文章教程

古文观止:原道

7/13/2021 10:18:21 PM 人评论 次浏览

原道

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己而无待于外之谓德。仁与义为定名,道与德为虚位。故道有君子小人,而德有凶有吉。老子之小仁义,非毁之也,其见者小也。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彼以煦煦为仁,孑孑为义,其小之也则宜。其所谓道,道其所道,非吾所谓道也;其所谓德,德其所德,非吾所谓德也。凡吾所谓道德云者,合仁与义言之也,天下之公言也。老子之所谓道德云者,去仁与义言之也,一人之私言也

注释

①定名:有确定内容的名称。

②虚位:没有确定内容的名称。

③小:轻视。

④毁:毁谤。

⑤煦xù煦:仁爱的样子,此处指小惠。

⑥孑jié孑:琐屑细小。

⑦公言:公众的言论。

⑧私言:个人的言论。1

译文

博爱叫作仁,行为合宜于仁的叫作义。由仁义往前去叫作道,自我知足而不依靠外界的叫作德。仁与义都是确定内容的概念,道与德都是空有的名号。所以道有君子与小人之道,德有凶与吉之德,老子轻视仁义而并非毁谤它,是他的见解偏狭。坐在井中观看天,说天小,并非天真的小。他以小恩小惠为仁,以细行小惠为义,他轻视仁义也是自然而然的了。他所说的道,是把他所认为的道作为道,并非我所说的道。他所说的德,是把他所认为的德作为德,不是我所说的德。凡是我所说的道德,都是结合了仁与义来说的,是天下公众的言论。老子所说的道德,没有结合仁与义来说,是他一人之己见。

周道衰,孔子没,火于秦,黄老于汉,佛于晋、魏、梁、隋之间。其言道德仁义者,不入于杨,则归于墨;不入于老,则归于佛。入于彼,必出于此。入者主之,出者奴之;入者附之,出者污之。噫!后之人其欲闻仁义道德之说,孰从而听之?老者曰:“孔子,吾师之弟子也。”佛者曰:“孔子,吾师之弟子也。”为孔子者,习闻其说,乐其诞而自小也,亦曰“吾师亦尝师之”云尔。不惟举之于其口,而又笔之于其书。噫!后之人虽欲闻仁义道德之说,其孰从而求之?

注释

①周道:周朝的治国之道。

②杨:指道家杨朱学说,开创者为战国时期的杨朱。

③墨:指墨家学说,开创者为战国时期的墨翟。

④老:指道家学说,开创者为春秋时代的老子。

⑤佛:指佛家学说。

⑥污wū:沾污,诋毁。

⑦诞:虚妄,荒诞。自小:自己轻视自己。1

译文

周道衰落,孔子去世,秦朝焚书坑儒,黄老学说兴于汉代,佛学兴于晋、魏、梁、隋朝代。说道德仁义的人,不是归于杨朱学说,就是归于墨家学派;没有归入道家学派,就归入了佛家学说。归入了那家学说,就一定排斥这家学派。推崇归入的学说,轻视排斥的学说;依附归入的学说,诋毁排斥的学说。唉!后代的人想要知道仁义道德的学说,听从谁的呢?道家说:“孔子,是我们老师的弟子。”佛家说:“孔子,是我们老师的弟子。”推崇孔子学说的人,习惯了他们的话,乐于听他们荒唐的言论而轻视自己,也说“我的老师也曾学习他们”之类的话。他们不仅仅在嘴上说,而且还写在书上。唉!后代的人即使想要知道仁义道德的学说,跟从谁呢?

甚矣,人之好怪也,不求其端,不讯其末,惟怪之欲闻。古之为民者四,今之为民者六;古之教者处其一,今之教者处其三。农之家一,而食粟之家六;工之家一,而用器之家六;贾之家一,而资焉之家六:奈之何民不穷且盗也

古之时,人之害多矣。有圣人者立,然后教之以相生相养之道;为之君,为之师,驱其虫蛇禽兽而处之中土。寒然后为之衣,饥然后为之食。木处而颠,土处而病也,然后为之宫室。为之工,以赡其器用;为之贾,以通其有无;为之医药,以济其夭死;为之葬埋祭祀以长其恩爱;为之礼以次其先后;为之乐以宣其湮郁;为之政以率其怠倦;为之刑以锄其强梗。相欺也,为之符玺斗斛权衡以信之;相夺也,为之城郭甲兵以守之。害至而为之备,患生而为之防。今其言曰:“圣人不死,大盗不止;剖斗折衡,而民不争。”呜呼!其亦不思而已矣!如古之无圣人,人之类灭久矣。何也?无羽毛鳞介以居寒热也,无爪牙以争食也。

注释

①奈之何:如之何,表示反问。盗:盗窃。

②中土:中原。

③木处:居住在树上,筑巢而居。颠:跌倒,掉落。

④土处:居住在洞穴之中,凿穴而居。

⑤湮yān郁:郁闷愁结。

⑥率:敦促,督促。怠倦:懈怠懒惰。

⑦强梗gĕng:跋扈暴戾的人。

⑧符:符节。玺xĭ:玺印。斗斛dŏu hú:量器。权衡:称量器具。

⑨鳞介:鳞片和披甲。1

译文

人们喜欢怪异的学说也太严重了。不探求起端,也不问讯结果,只想听怪异的学说。古时候的人有四类,当今的人有六类。古代教化人们的只占一类,当今教化人们的占三类。从事农业的有一家,而吃粮食的有六家。从事手工业的有一家,而使用器具的有六家。从事商业的有一家,而依靠它的有六家。百姓如何不穷困而去偷窃呢?

古时候,人类遭遇的灾害很多。有圣人出现,然后教导他们相生相养的方法;做他们的君主,做他们的老师。驱赶跑了虫蛇禽兽,让他们安顿在中原。天气寒冷就教会他们做衣服,饥饿就教会他们种庄稼。巢居易倾倒,穴居易生病,就教会他们营建房屋。教会他们手工艺,提供器用,教会他们经商,流通物品,教会他们医药之学,救助夭折死去的人,教会他们葬埋祭祀,延长人们之间的恩爱之情,教给他们礼仪,区分尊卑先后,教会他们音乐,宣泄郁闷愁结的情绪,制定实行政令,敦促懈怠懒惰的人,制定颁布刑法,铲除骄横暴戾的人。相互欺骗,就制作符节、玺印、斗斛、权衡,用来取信于人。相互掠夺,就建立城邑,打造兵器来守护领土。祸害要来了就防备,灾患要发生了就防范。当今有一种说法是:“圣人不死的话,大盗就不会停止。破开折断斗、横,人们就不会争夺。”唉!这也是没有思考的话罢了。如果古代没有圣人,人类早就已经灭亡了。为何呢?因为人没有羽毛鳞片披甲来适应苦寒和暑热的天气,没有爪牙来争抢食物。

是故君者,出令者也;臣者,行君之令而致之民者也;民者,出粟米麻丝,作器皿,通货财,以事其上者也。君不出令,则失其所以为君;臣不行君之令而致之民,则失其所以为臣;民不出粟米麻丝,作器皿,通货财,以事其上,则诛。今其法曰:“必弃而君臣,去而父子,禁而相生相养之道,以求其所谓清净寂灭者。”呜呼!其亦幸而出于三代之后,不见黜于禹、汤、文、武、周公、孔子也;其亦不幸而不出于三代之前,不见正于禹、汤、文、武、周公、孔子也。

帝之与王,其号虽殊,其所以为圣一也。夏葛而冬裘,渴饮而饥食,其事虽殊,其所以为智一也。今其言曰:“曷不为太古之无事?”是亦责冬之裘者曰:“曷不为葛之之易也?”责饥之食者曰:“曷不为饮之之易也?”传曰:“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然则古之所谓正心而诚意者,将以有为也。今也欲治其心,而外天下国家,灭其天常,子焉而不父其父,臣焉而不君其君,民焉而不事其事。孔子之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于中国则中国之。经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诗》曰:“戎狄是膺,荆舒是惩。”今也举夷狄之法,而加之先王之教之上,几何其不胥而为夷也

注释

①三代:夏商周三代。

②几何:差不多。1

译文

因此君主是颁布政令的人;臣子,是实行君王政令,下达到百姓的人;百姓,是出产粟、米、麻、丝,制作器皿,流通货物,来事奉在上位的人。君主不颁布政令,就失去了为君的权力;臣子不实行君王的政令并且下达到百姓,就失去了作为臣子的义务;百姓不产出粟、米、麻、丝,制作器皿,流通货物,来事奉在上位的人,就要受责罚。当今有一种说法是,一定要摈弃君臣关系,去除父子关系,禁止相生相养的方法,以追求所说的清静无为、涅寂静的境界。唉!他们也有幸出生在夏商周三个朝代之后,不被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周公、孔子贬黜。他们也没有不幸出生在夏商周三个朝代之前,不被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周公、孔子教诲。

帝与王,名号虽然不同,但他们都成为圣人的缘由是一样的。他们夏天穿葛衣冬天穿裘衣,渴了就喝水,饿了就吃饭,做的事情虽然不同,但他们有智慧的缘由是一样的。当今有一种说法是:“为何不实行太古时候的无为而治呢?”这话就好像责备冬天穿皮衣的人说:“为何不穿简单的葛衣呢?”责备饥饿的人说:“为何不喝简单取得的水呢?”《礼记》中说:“古时候想要在天下昭显他贤明道德的人,先要治理好他的国家;想要治理好他的国家,就先要整治好他的家;想要整治好他的家,就先要修养自身;想要修养自己,就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意;想要端正自己的心意,就先要让自己有诚意。”然而古时候所说的正心和诚意,是将要有所作为。当今想要修养自身,摈弃天下国家,灭掉伦常,儿子不把父亲当作父亲,臣子不把君主当作君主,百姓不做他们应做的事情。孔子写了《春秋》,诸侯用夷族的礼节,就把他们当作夷族,用中原的礼节就把他们当作中国人。《论语》中说:“夷狄有君主,不如中原没有君主。”《诗经》中说:“戎狄应受讨伐,荆舒应受惩罚。”当今也推崇夷狄的礼法,使它超过了先王的教令,那我们差不多是夷族了?

夫所谓先王之教者,何也?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己无待于外之谓德。其文:《诗》《书》《易》《春秋》;其法:礼、乐、刑、政;其民:士、农、工、贾;其位:君臣、父子、师友、宾主、昆弟、夫妇;其服:麻、丝;其居:宫、室;其食:粟米、果蔬、鱼肉。其为道易明,而其为教易行也。是故以之为己,则顺而祥;以之为人,则爱而公;以之为心,则和而平;以之为天下国家,无所处而不当。是故生则得其情,死则尽其常。郊焉而天神假,庙焉而人鬼飨。曰:“斯道也,何道也?”曰:“斯吾所谓道也,非向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荀与扬也,择焉而不精,语焉而不详。由周公而上,上而为君,故其事行。由周公而下,下而为臣,故其说长。然则如之何而可也?曰:“不塞不流,不止不行。人其人,火其书,庐其居,明先王之道以道之鳏寡孤独废疾者有养也,其亦庶乎其可也!”

注释

①效:祭祀上天。

②鳏guān:老了无妻。寡:女子丧夫。孤:年幼时期父母双亡或死了父亲。独:老了无子。1

译文

那么所说的先王的教令,是什么呢?博爱称之为仁,行为合适的称之为义。由此进一步则称之为道。自己满足不依赖外界的影响称之为德。典籍有《诗经》《尚书》《易经》《春秋》;法令有礼仪、音乐、刑、政;百姓分士、农、工、商;尊卑序位是君臣、父子、师友、宾主,兄弟、夫妇;衣服是麻、丝;住所是房屋;吃的是粟米、果蔬、鱼肉。先王之教作为道理容易明白,作为政教容易实行。因此用它来对待自己,就会顺畅祥瑞;用它来对待别人,就会仁爱公正;用它来修养身心,就会和畅平静;用它来治理天下国家,采取的方针、政策,就没有不恰当的地方。因此活着就能得到情谊,死了就会大节已尽,终其天年。祭祀上天,天神临到,祭祀祖先,祖先领会来享用祭品。有人问道:“这个道,是什么道?”我回答说:“这是我所说的道。”不是刚才所说的道家和佛家的道。尧将此道传给了舜,舜将此道传给了禹,禹将此道传给了汤,汤将此道传给了周文王、周武王以及周公,周文王、周武王以及周公传给了孔子,孔子传给了孟轲,孟轲死了后,就传不下去了。荀子与杨雄,从儒道中选择了一些,但不精髓,从中论说了一些,但不详备。从周公往上,往上就是君主,所以能够实行儒道。从周公往下,往下就是臣子,所以能够流传他们的论说。那么该怎样让儒道推行下去呢?我说道:“不堵塞佛家和道家学说,儒道就不能流传,不禁止佛家和道家学说,儒道就不能推行。将和尚、道士还俗,烧毁佛家和道家的书册,把佛庙道观改成住所房屋,阐明先王之道来作为正道。鳏、寡、孤、独、残废和有疾病的人得到养育,也是大概可行的了。”

教程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