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教程

古文观止:臧僖伯谏观鱼

7/13/2021 10:18:21 PM 人评论 次浏览

臧僖伯谏观鱼

(隐公五年)

春,公将如棠观鱼者。臧僖伯谏曰:“凡物不足以讲大事,其材不足以备器用,则君不举焉。君将纳民于轨物者也。故讲事以度轨量谓之轨,取材以章物采谓之物;不轨不物,谓之乱政。乱政亟行,所以败也。故春蒐、夏苗、秋、冬狩,皆于农隙以讲事也。三年而治兵,入而振旅,归而饮至,以数军实。昭文章,明贵贱,辨等列,顺少长,习威仪也。鸟兽之肉,不登于俎,皮革、齿牙、骨角、毛羽,不登于器,则君不射,古之制也。若夫山林川泽之实,器用之资,皂隶之事,官司之守,非君所及也。”

注释

①如:去,到,往。

②讲大事:谓讲习征战与祭祀的事情。

③轨物:准则规范。

④亟qì:多次。

⑤春蒐sōu:国君在春天进行狩猎活动。夏苗:夏天进行的田猎活动。秋狝xiǎn:在秋天进行的狩猎活动。冬狩:在冬天进行的围猎活动。

⑥治兵:谓军事操练或训练士兵。

⑦振旅:整顿军队。

⑧饮至:指国家的重大活动结束之后,归至宗庙,进行祭告,举行宴饮庆功。

⑨军实:军队的兵器、粮草等。

⑩俎zŭ:祭祀时的器皿。

⑪皂隶:差役。

⑫官司:百官。1

译文

春天,鲁隐公将要到棠地去看人们捕鱼。臧僖伯劝谏道:“但凡事物不能用来讲习军事和祭祀的大事,材料不足以制备器用,君主就不要加以理睬。君王是将百姓引入到规范准则上的人。所以讲习大事以规范来衡量,称之为‘轨’;选取材料以彰显事物的文采,称之为‘物’。既不轨也不物的,称之为乱政。乱政施行多次,就会导致国家衰败。所以春夏秋冬的狩猎,都是在农闲的时候进行,用以讲习大事。每三年就进行军事操练,回国都要整顿军队,归至宗庙,祭祀并宴饮,清查军中的兵器和粮草。彰明车服旌旗的花纹,表明贵贱之分,位次序列井然,少长有序,这是讲习礼仪。鸟兽的肉不能用于祭祀,皮革、齿牙、骨角、毛羽不能用于军事兵器,那么君王就不必射杀鸟兽,这是自古以来的制度。至于山林川泽中的物品,器用的材料,是奴仆差役的事,是百官们应尽的义务,而不是君王所要参与的事。”

公曰:“吾将略地焉。”遂往。陈鱼而观之。僖伯称疾不从。

书曰:“公矢鱼与棠。”非礼也,且言远地也。

注释

①略地:到外地去巡行视察。1

译文

鲁隐公说:“我将要到那里巡视。”于是就去了,让渔民摆出渔具捕鱼,他再进行观赏。僖伯称病没有跟从。

《春秋》上写道:“鲁隐公在棠地陈设渔具。”这是批评鲁隐公的这一行为违背礼仪,而且说他观赏捕鱼的地方离国都很远。

教程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