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教程

古文观止:文帝议佐百姓诏

7/13/2021 10:18:21 PM 人评论 次浏览

文帝议佐百姓诏

间者,数年比不登,又有水旱疾疫之灾,朕甚忧之。愚而不明,未达其咎。意者,朕之政有所失而行有过与?乃天道有不顺,地利或不得,人事多失和,鬼神废不享与?何以致此?将百官之奉养或费,无用之事或多与?何其民食之寡乏也?

注释

①文帝:即汉文帝刘恒(前202—前157),是汉朝的第三个皇帝(在不包括两位汉少帝的情况下),汉高祖刘邦的第四子,汉惠帝刘盈弟,母薄姬,曾被立为代王,建都晋阳。汉文帝在位期间,是汉朝从国家初定走向繁荣昌盛的过渡时期。汉文帝和他儿子汉景帝统治时期,政治稳定,经济生产得到显著发展,被史家誉为“文景之治”,被奉为贤明帝王的典范。

②间jiàn:近来。

③比:频繁,连续。登:谷物的成熟和收获。

④咎:过失,罪过;灾祸,祸根。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不明白它的祸根所在。也可译为,不知道导致这些过失的原因。1

译文

近些年来,作物连续收成不好,又有水灾、旱灾,还有疾病、瘟疫的灾害,(使)我非常发愁啊。我愚钝又不聪明,不知道导致这些灾祸的原因是什么。仔细想想,是因为我的施政之策有失当的地方而执行政策有过失的地方呢,还是因为天道时而不顺,地里产出财富时而收获不了,人事多处理不当而不和睦,鬼神被遗弃而没有供奉祭品呢?为什么会走到这般田地呢?是不是因为奉养百官的俸禄太过于浪费、没用的事情做得太多了呢?为什么老百姓吃的粮食会这么少、这么匮乏呢?

夫度田非益寡,而计民未加益,以口量地,其于古犹有余,而食之甚不足者,其咎安在?无乃百姓之从事于末,以害农者蕃,为酒醪以靡谷者多,六畜之食焉者众与?细大之义,吾未能得其中。其与丞相、列侯、吏二千石、博士议之,有可以佐百姓者,率意远思,无有所隐。

注释

①度duó:量,计算,此处是说丈量土地。

②末:在中国古代,社会地位的排列顺序是士、农、工、商,商排在最末,有轻视商人的意思。

③蕃fán:繁多。

④醪láo:酒。靡mí:浪费。

⑤六畜:也称“六牲”,六种家畜的合称,即马、牛、羊、鸡、犬、豕(猪)。

⑥义:意义,道理。

⑦二千石:官名。汉代郡守俸禄为二千石,即月俸百二十斛,此处是以禄俸代称为职务。博士:古代为官名。秦和汉初设立博士,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古今史事。到汉武帝时,设五经博士,置弟子员,此后博士专讲经学传授,与文帝、景帝时的博士制度有所区别。后来博士成为学术史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⑧率意:竭尽心意。1

译文

丈量国家土地,数字没有比以前减少,统计民众人口,数字也没有增加。按人口来平均土地,与古代比起来还有所增多,可是百姓吃的粮食却严重缺乏,导致这些过失的原因是什么呢?难道是因为经商做买卖的百姓多了,从而损害了农业生产?是酿酒时浪费的谷物多了?还是牛、马、羊、鸡、狗、猪吃掉的粮食太多了?大大小小的原因,我都没能找出合适的答案。我要与丞相、列侯、郡守、博士们讨论这个问题,有什么可以让老百姓得到真正好处和帮助的建议,大家要竭尽心力考虑得深远一些,都不要有所隐瞒。

教程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