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教程

史记卷一百○二张释之冯唐列传·秉公执法

3/11/2021 10:42:41 PM 人评论 次浏览

史记卷一百○二 张释之冯唐列传·秉公执法

廷尉张释之是堵阳(在今湖北省西北部)人,字季。曾经依靠哥哥张仲的资助当上了骑郎一职,侍奉汉文帝。他曾有十年时间没有得到任何升迁,默默无闻。这时的张释之心想:“我这样长期做官,到头来反而消耗了哥哥的家产,实在于心不忍。”便想辞官回家。大臣袁盎知道他是个贤能的人,不舍得他离去,便想以提升职务的方式挽留他。袁盎带张释之进见文帝,朝拜完毕后,张释之趁机进言自认为对国家有利的事。文帝说:“不要扯得太远,我只想听对眼下形势有利的事。”张释之便用很长时间说了秦朝为什么灭亡和汉朝为什么兴起之类的事情,汉文帝连声称赞他,很快提升他为谒者仆射。

张释之陪同汉文帝出行,来到虎圈,即皇家动物园。文帝问上林尉有关各类禽兽的登记档案等情况,上林尉答不上来,管理虎圈的啬夫却回答得头头是道,甚至借此机会显示自己难以穷尽的记忆。文帝感叹道:“一个当官的人难道不应该这样么?而上林尉太无能了!”然后便让张释之任命啬夫为上林苑令。张释之想了想,对文帝说:“陛下认为绛侯周勃这个人怎么样?”文帝说:“是一个忠厚的长者。”张释之又问:“那么东阳侯张相如呢?”文帝说:“也是一个忠厚的长者。”张释之便说:“绛侯、东阳侯都是忠厚的长者,但他们恰恰都是不善言辞的人。那么,难道就得让啬夫这类喜好喋喋不休的人来替代他们么?秦朝正是因为任用了舞文弄墨的官吏,结果使君主只能看见表面的官样文书,而感受不到来自群臣的内心实情,君主由此不知道自己的过失,以致逐步衰败,最后丧失天下。可现在陛下仅凭啬夫的一番喋喋不休就破格提升他,我担心由此会形成夸夸其谈却没有实质性内容的风气,这不能不谨慎啊!”文帝听毕,说:“对!”便不再提拔啬夫了。

张释之不久后被提升为公车令,更强调严格执法。一天,太子和梁王一起乘车入宫,经过宫门时没有按章下车。张释之看见了,立即追上去拦住了太子和梁王,不让他们登殿,并向薄太后控告他们不在宫门前下车,是犯了不敬罪。文帝不得不专门来到薄太后面前,脱帽谢罪说:“我管教儿子不够严格,请恕罪。”薄太后便派使者宣读诏令,宽赦了太子和梁王,太子和梁王方才允许入宫。通过这件事,文帝认定张释之执法极严,堪称楷模,遂提升他为中大夫,尔后,又提升为廷尉。

张释之执法极严,对民众却富有善心。一次,文帝出行经过一座大桥,有一个人突然从桥下跑出来,惊了文帝的座驾。左右随从马上捉住了那个人,交给廷尉张释之处置。张释之问他原委,那个人说:“我是一个乡下人,无意间来到这里。发现这儿正清道戒严,就藏在这大桥下面。因为藏了很长时间,估计皇上的车队已经过去,便从桥下走出来,不料看见皇上的车队正好过来,就慌了神跑了。”张释之听完,认定这个人违反了清道戒严的禁令,判其交纳少量的罚金。文帝不满地说:“这个人可是惊了我的座驾!好在我的马脾气柔和,否则就会摔伤我。可你竟然只判他交一点点罚金?”张释之心平气和地解释道:“作为法律,天子和天下每一个平民都应遵奉。按照法律规定,他的罪错只能如此处罚。假如因为惊了您的座驾,就肆意加重对他的处罚,那么这个法律就无法获得人民的信任。廷尉奉天子之命,掌管着天下公平,一旦有倾斜,人民又会怎么看?希望陛下明察。”文帝沉思了好久,才说:“你做得好,廷尉就应该这样做的。”

又有一次,有人偷了高祖庙里神座前的玉环,被人发现,捉拿归案。文帝闻知,大怒,交给廷尉张释之处置。张释之根据法律中偷盗宗庙服饰器物的有关条文规定,向文帝禀报,判处该犯死刑。文帝发怒,说:“这个人如此胡作非为,竟敢偷盗先帝宗庙里的器物!我把他交给你处置,就是想使他全族灭绝,可你依然按照法律条文上奏,这不符合我敬奉先帝宗庙的本意。”张释之赶紧脱下帽子,叩头谢罪,说:“如果按照法律条文的规定,我这样的判决已经够重了。把本人斩首和灭族同是死罪,但须以罪行的轻重程度来加以分别惩处。假如偷盗了宗庙器物必须灭族,那么愚蠢的百姓万一偷挖了长陵上的一抔(póu)土呢,难道也得判他灭族吗?”文帝一时难以回答。过了好几天,文帝和薄太后仍然在谈论这件事,最终批准了张释之的判决结论。通过这次判决,张释之的公道和善心遍受天下人称赞。

公元前157年,文帝驾崩,景帝继位。张释之担心自己的秉公执法不能被景帝接受,便托病在家,还想辞职了事。后来听从了王先生的建议,主动叩拜景帝,表明自己的立场,景帝没有怪罪他。这个王先生是当时一位著名的隐士。有一次,他被召入宫进见文帝,与他一起站着进见的还有不少三公九卿。王先生年老,回头竟对张释之说:“我的袜子松了,给我系好!”张释之在众目睽睽之下跪下来替王先生系好了袜子。事后有人对王先生说:“您怎么可以如此对待赫赫有名的张廷尉呢?”王先生说:“我年老,且地位卑微,没法给张廷尉提供什么帮助。张廷尉是天下名臣,我让他当众委屈一下,让众人知道他的不凡,众人会更敬重他。”三公九卿们听了,纷纷认为王先生贤明,并再一次赞叹张释之出色的为人。

教程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