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教程

史记卷八十乐毅列传·伐齐为燕赵

3/11/2021 10:42:41 PM 人评论 次浏览

史记卷八十 乐毅列传·伐齐为燕赵

乐毅的祖先是乐羊,曾任魏文侯的将军,攻占了中山国,并被魏文侯封在灵寿。乐毅自小贤能,爱好军事。有人向赵武灵王推荐了乐毅,赵国发生了沙丘之乱后,乐毅就离开了赵国到了魏国。后来又听说燕国国君燕昭王礼贤下士,恰逢乐毅正好替魏昭王出使燕国,受到了燕昭王盛情挽留,乐毅在一番谦让和推辞之后留在了燕国,担任了燕国的亚卿。

此时,齐国日益强大。齐湣王派兵南下,大败楚国军队,杀死楚国大将唐昧;向西鼓动赵、魏、韩三国,使得三国联合攻打秦国。这时的齐湣王还试图与秦国分庭抗礼,一开始与秦国争夺帝号,随即又取消帝号重新称王,各诸侯国也纷纷背弃秦国,愿意归附于齐。但齐国势力的膨胀,也使得各国感受到它的威胁。燕昭王便有了出兵伐齐的念头。

乐毅进谏燕昭王说:“齐国势力很强,地大人多,仅靠燕国一国之力不易攻下。若大王非要攻打它,必须联合赵国、楚国和魏国,我愿意为此出使。”燕昭王遂派乐毅出使赵国,与赵惠文王订下盟约,同时再派使臣去联合楚国和魏国,再让赵国出面,以攻打齐国的种种好处,来诱引秦国加入。

由于各诸侯对齐国势力的凶涨极为警觉,也苦于齐湣王的骄横残暴,纷纷表示愿意联合攻打齐国。阵线既已形成,燕昭王于是派乐毅为上将军,赵惠文王则把相国印授予乐毅。公元前284年,乐毅统领赵、楚、韩、魏、燕五国军队,向齐国发起进攻,并在济水(发源于今河南省境内,注入渤海)的西面打败了齐国军队。

大捷之后,除了燕国之外,各诸侯国的军队纷纷班师回国,燕国军队仍在乐毅的率领下单独追击,一直打到齐国的都城临淄。乐毅率兵进入临淄后,把齐国的所有宝贵财产和祭祀用的礼器全部运回了燕国。燕昭王非常高兴,亲自到济水河畔迎接军队的凯旋,并把昌国封给乐毅,乐毅从此便称昌国君。

燕昭王去世后,燕惠王继位。齐国大将田单听说燕惠王与乐毅有嫌隙,便在燕国内部进行离间活动。田单派人四处扬言说:“湣王早就死了,齐国还没有攻下来的,只剩下两座孤城。乐毅很怕惠王杀他,所以不敢回国。因为他以攻打齐国为名,其实是想延长战争的时间,等齐国的民心归顺于他时,在齐国称王。如今,齐国人最怕的是燕国更换主帅,把乐毅调走,那样的话,即墨城必定被攻破。”燕惠王听信了这些谣言,派遣大将骑劫来替代乐毅。乐毅知道燕惠王对自己不善,又害怕被杀,只得离开燕国,投奔了赵国。赵国遂把观津邑封给了乐毅,乐毅从此又被称为望诸君。

然而,燕国失去乐毅之后,受田单所设置的诈局蒙蔽,接连失利,丧失了原本已经攻占的土地。燕惠王便开始后悔让骑劫替代乐毅,也怨恨乐毅投奔赵国。燕惠王还特别担心赵国有了乐毅,会乘燕国疲惫之机进攻燕国。没办法,燕惠王派人前往赵国,送去信件。信件的内容一方面责备乐毅投奔赵国,另一方面则表示歉意。燕惠王在信中说:“先王曾把整个国家委托给您,您也为燕国打败了齐国,这个功劳我不会忘记!如今先王去世,我刚登基,我身边的人却误导了我。我派骑劫代替您率兵,是考虑到您长久地在战场上风餐露宿,所以才把您调回来请您休整,谋划国事。您可能也误听了别人的言辞,以至产生了对我的隔阂。您这样做,怎么报答先王对您的情意呢?”

乐毅读了燕惠王的信,也很认真地写了一封回信,委婉而明确地阐释了自己的观点:“我听说贤明的国君不会随便把俸禄给亲信;哪些人功劳大,就奖赏哪些人;只有那些才能相称的人,才得到任用。我私下里曾观察过先王的做法,觉得他的品行超越了一般君王,才来到燕国侍奉先王。先王对我说过,不惜国力,必须攻打齐国,以报仇雪恨。我便对先王说,如果真要攻打齐国,必须跟天下其他国家联合,共同对付它,而联合赵国对燕国最有利。先王认为我有道理,赐予我符节信使南下出使赵国。凭着上天的公道,果然大败齐国。我听说贤明的国君,即使建立了功业以后也不会废弃,所以能留名于青史;有远见的国君,其名声可以经久不败,传扬后代。先王的功勋不仅壮大了燕国,还可以鼓励后代。正因为此,我仍然忠于着先王,同时又努力避免身死,以便继续为燕国出力。我听说古代的君子,即使与朋友断交了仍然不会在背后说对方的坏话,忠臣离开本国后依然保持着自己的清白。希望大王相信我。”

燕惠王仔细琢磨了这封信,知道乐毅不会再回燕国了,但作为一位忠臣,即使在赵国,仍然会继续进行伐齐的事业。他深感乐毅的贤能确实不凡。于是,他让仍留在燕国的乐毅的儿子乐间接替他的父亲,成为昌国君。由此,乐毅也就感觉了燕惠王的真诚。后来,乐毅同时担任了燕、赵两国的客卿,继续为遏制齐国,壮大燕、赵两国势力而辛劳。

教程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