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炎武终生抗清
顾炎武,原名绛,字忠清,明亡后改名炎武,字宁人。他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史学家和语言学家。顾炎武出身江南大族,从小喜欢读《资治通鉴》《史记》和《孙子兵法》等书,十分关心时事。后来参加明朝的科举,没有考中,就放弃仕途,开始通读历代历史典籍,研究全国各地的地方志和历代名人奏章,并着手编写一本重要的历史地理著作《天下郡国利病书》。正当顾炎武用心治学的时候,明朝灭亡,清兵南下,他的亲人也相继去世。顾炎武隐姓改名,在长江南北一带奔走,想组织一支抗清义军,但没能成功。后来,顾炎武在江南呆不下去了,就决心到北方去游历。
顾炎武来到北方,一来想考察各地的地理形势、风俗民情,二来也想找机会结交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进行抗清活动。他在长途跋涉的艰苦环境里,并没有放弃学术研究。遇到关塞险要的地方,他就访问当地的人民,了解那里的风土人情,如果跟他在书本上读到的不一样,就拿出书本核对。顾炎武从45岁起,用了20多年时间,在山东、山西、河北等地来回奔走。他还曾经和朋友一起,在雁北开垦荒地。到了晚年,顾炎武才在陕西华阴定居下来。
顾炎武从小读书有个习惯,有一点心得就记下来,后来如果发现有错误就随时修改,发现跟古人议论重复的就删掉。这样日积月累,再加上他在调查访问中得到的材料,编成一本涉及政治、经济、历史、地理、文艺等多个领域,内容极其广泛的书,叫做《日知录》。这是一部被公认为极有学术价值的著作。在《日知录》里,顾炎武写了这样一段精辟的话:“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耳矣!”意思是社会的道德风气败坏,就是亡天下,为了保天下不亡,每一个地位低微的普通人,都应负起责任。
公元1682年年初,年迈体弱的顾炎武访友准备回归华阴时,不幸落马坠地,次日溘然长逝于山西曲沃。顾炎武的道德言行、学问文章及终生抗清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