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才女李清照
李清照,历城(今济南)人。中国古代杰出的女词人。她创造了独具风格的“易安体”,被推为“词采第一”,以刚柔相济、柔美见胜,是一代婉约派词宗,诸多诗词堪称千古绝唱。
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也是个文学家,在宋徽宗时期做过官,因为为人正直,又是苏轼的学生,受到奸臣宰相蔡京的打击。李清照从小受父亲的熏陶,十分爱好文学,喜欢吟诗作画,特别是作词方面,有很高的成就。她18岁那年与赵明诚结了婚,夫妻俩相敬如宾,除都能诗善文外,还共有收藏金石(古代铜器和石碑上镌刻的文字书画)的嗜好。及至赵明诚步入仕途,他们家收藏的金石书画越来越多,李清照还因此特意建立了书库大橱,编好目录,进行有序的摆放。
过了几年,赵明诚被派到外地去做官,李清照留在家里。李清照就用词的形式写信给赵明诚,这些信文辞优美,饱含着感情,赵明诚看了非常感动,也常常写词给李清照。有一年的重阳节,李清照一个人在家里饮酒、赏菊,觉得丈夫不在身边,很寂寞。她马上拿起笔来,写了一首词,叫《醉花阴》:薄雾浓云秋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首词的意思是说李清照想丈夫赵明诚想得发愁,身体也因为吃不下、睡不好,比菊花还瘦。
李清照把这首词寄给了赵明诚。赵明诚非常感动,觉得写得太好了。他决心要写一首比他妻子写得还好的词,就关起门来,在屋子里废寝忘食地写了三天三夜,终于写出了50首词。赵明诚把李清照的那首和自己的50首混在一起,给他的朋友看,让他评一评哪一首最好。结果,他的朋友说,只有“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3句写得最好。李清照的才华由此可见一斑。
经过将近20年的努力,赵明诚完成了一部记载古代历史文物的著作——《金石录》。但在战乱的年代,要想整理和保存这些文物谈何容易。当东京被金兵攻陷的时候,李清照和赵明诚还在淄州(在今山东)。不久,金兵四处剽掠,李清照跟着赵明诚到了建康。他们把最名贵的金石图书,随身带走了15车。而随着金兵南下,凝聚着李清照所有心血的家中十几间文物,竟被战火烧为灰烬。
南宋建立后,赵明诚被派到湖州当知府。兵荒马乱,李清照未能随他上任。临走的时候,李清照问丈夫说:“万一金人再打过来,我该怎么办?”赵明诚说:“瞧着办吧。实在不行,你把家具衣被先放弃了,再不行,把书画古器丢了。但是有几件珍贵的古代礼器,你可一定得亲自保护好,要看作自己生命一样。”李清照神情凝重地点点头。然而,两人谁也未曾想到,赵明诚此一去,竟与李清照从此阴阳两隔。
丧亲之痛让李清照日渐憔悴,每想起死去的丈夫,李清照都会柔肠寸断。当时,金兵南犯,李清照一孤寡妇人不得不四处逃难,她自己雇船、求人、投亲靠友,带着她和赵明诚一生搜集的书籍文物,就这样苦苦地支撑着。为了文物不致散失,为了完成丈夫生前的遗愿,她想尽快追上南移的朝廷,以捐献的方式使这些文物得到保护,但是她始终没能追上逃跑的宋高宗赵构。李清照先流落到衢州,后又到了越州。这期间,她寄存在洪州的20000卷书、2000卷金石拓片又被南侵的金兵焚掠一空。而到越州时,随身带着的五大箱文物又被贼人破墙盗走。
面对国破家亡,珍贵文物散失,李清照用诗歌控诉对赵构等投降派的不满。“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首振聋发聩的《绝句》慷慨雄健、掷地有声,是对苟且偷生者的最大嘲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