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教程

建安七子

3/11/2021 10:16:44 PM 人评论 次浏览

建安七子

王粲字仲宣,山阳郡高平县人,是东汉末年大将军何进的长史。汉献帝迁都长安后,王粲也迁移到长安,左中郎将蔡邕对王粲的才华感到惊异,极为赏识。

王粲17岁时,就被司徒所征召,朝廷任命他为黄门侍郎。因为当时长安的局势很混乱,他辞去职位,离开长安到荆州去投奔刘表。可是刘表因为王粲相貌丑陋,身体衰弱,一直不太重用他。刘表死后,曹操攻占荆州,王粲劝说刘表的儿子刘琼归附曹操。于是曹操就任命王粲为丞相掾,还赐给他关内侯的爵位。曹操在汉水之滨举行宴会,王粲分析天下俊杰,并举杯祝贺曹操旗开得胜,效法周文王礼贤下士。

后来,曹操又提升王粲为军谋祭酒。魏国建立以后,调任侍中。王粲学问渊博,见多识广,有问必答。在当时混乱的时局中,旧的礼制都废弃了,后来新订立的制度,经常由王粲掌管。

王粲记忆力惊人。曾有一回王粲和友人同行,读道旁碑文,才一过目,友人便问他:“现在您能把它背出来吗?”王粲回答说:“能。”居然一字不漏地把碑文背诵了出来。又有一次,王粲看人家下围棋,棋局搅乱了,王粲就替他们把棋子按照原来的局势摆好。下棋的人都不相信,就摆了另一局棋,用巾帕盖上,然后叫王粲重新在另一个空的棋盘上照样摆出来,两局棋相互对照,竟然不误一子。

他精于作算术,又善于写文章,提起笔来一挥而就,不需要改一个字,以致人们认为他是预先构思好的。即使再加以精心推敲,也不能写得更好了。他著有诗、赋,论、议等文章将近六十篇。

建安二十一年,王粲跟随曹操东征孙吴。建安二十二年春,因病死于途中,那时他只有四十一岁。

徐斡是司空府军谋祭酒的僚属,担任五宫中郎将文学的职务。

陈琳以前是何进的主簿,当时何进想要消灭众宦官,何太后不同意,何进就召集各地的勇猛的将领,叫他们一齐领兵向京师进军,想以此威胁太后。陈琳劝阻何进,何进不采纳他的意见,最终自取其祸。后来陈琳避难到冀州,袁绍派他主管写文章的事。袁绍父子失败以后,陈琳归顺了曹操。曹操对他说:“你以前为袁绍写檄文声讨我,罗列我的罪状也就罢了,憎恨坏人到他本人就够了,如何还要牵连到我的父亲、祖父呢?”陈琳连连认罪,曹操因爱他的才,也就不再追究他的罪责。

阮瑀年轻时跟着蔡邕学习。建安中,都尉曹洪想要派他担任掌书记的职务,阮瑀不同意,最后仍没有屈服。后来曹操用陈琳、阮瑀二人一起作了司空军谋祭酒,掌管记室。当时军国中的各种书信、文告,都是陈琳,阮瑀二人所写。以后调陈琳担任了统帅手下直属部队的将领,阮瑀做了仓曹的属官。应玚、刘桢分别被曹操征召,做了丞相府的属官。应玚调任平原侯庶子,后来又任五官将义学之职。刘桢因犯了不敬罪而被判刑,在刑满释放以后,仍回官署任职。他们每人都写过文、赋数十篇。

阮踽于建安十七年逝世。徐斡、陈琳、应砀、刘桢于建安二十二年先后去世。那一年发生瘟疫,徐斡、陈琳、应玚、刘桢等几个人,一下子都去世了。

徐伟长却既有文才又有好的名节,清心寡欲,不慕荣利,不爱虚名。他著有《中论》二十余篇,都是立论有据,文采雅致,足以流传后世。

孔融,是孔子的第二十代孙子。他的曾祖父孔尚,做过巨鹿太守。他的父亲孔宙,做过太山都尉。孔融从小便有出众的才干,当时河南尹李膺名气很大,他关照门下要有选择地通报宾客的求见,不是当时的名贤和世交的子孙,一概不见。

孔融十余岁时,很想看看李膺是怎么样的人,就到了李膺的家门,对管门的说:“我是李先生的通家子孙。”当李膺会见孔融时,就问道:“您的祖辈,曾与我家有交往吗?”孔融说:“是的。我的先人孔子与先生的先人李老君因有一样的德义而相互作为师友,那么,我与先生是代代的世交啊!”在座的人对他感到惊奇,都说:“这是与众不同的孩子啊!”稍后,太中大夫陈炜来了,同座的人把刚才所发生的事告诉他,陈炜说:“小时候聪慧,长大了不一定就突出。”孔融回答说:“就拿你刚才所讲的话看,先生小时候,岂不是很聪明的吗!”李膺大笑,回头对孔融说:“您长大了,一定会成为能任大事的人才。”

这些文人,鲁国的孔融、广陵的陈琳、山阳的王粲、北海的徐斡,陈留的阮瑀、汝南的应玚、东平的刘桢等七个人,学问很广博,无所不学,文辞能创新,从不因袭,都凭着自己的才能创作。他们象驰骋千里的骏马,在文坛上并驾齐驱,后世称之为“建安七子”。

教程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