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教程

司马迁发奋著史

3/11/2021 10:16:44 PM 人评论 次浏览

司马迁发奋著史

img43

司马迁像

司马迁,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人。司马迁的家族的祖先做过周代史官,他的父亲司马谈学识丰富,在汉武帝时担任太史令。司马谈寄望儿子能够传承自己的学业,自幼就对司马迁进行全面的教育。司马迁10岁时,就能诵读《左传》《国语》《尚书》等古代流传下来的经典著作,在文学和历史两方面打下了坚厚的基础。

司马迁喜读书爱学习,在学习时更喜欢钻研,弄懂弄通,并喜欢探访名胜、游览古迹。从20岁那年开始,司马迁就到各地去游历,足迹几乎遍及全国。司马迁每到一处,凡是典籍中有记载或传说中著名的地方,都要亲身去考察踏勘,拜访当地的老年人。经过长年的游历和考察,司马迁开阔了视野,增加了阅历,锻炼了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积累了大量的原始素材,为写作《史记》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司马迁36岁时,父亲司马谈因病辞世。司马谈生前正着手撰写一部历史书,已经搜集准备了材料,但才要动笔,便重病缠身。弥留之际,司马谈拉着儿子的手再三嘱咐要司马迁了却他的心愿——著史。司马迁眼含热泪,连声应诺,接受父亲的遗训。

公元前108年,司马迁任太史令,开始撰写父亲没能写完的史书。这时,他有机会接触中央政府的各种文件档案,并且在皇家藏书中博览了许多珍贵的书籍,知识益为丰富了,搜集到的资料也更加完备了。

然而,当司马迁48岁时,无妄之灾突然降临到了他的身上。司马迁的好朋友李陵被匈奴包围而俘,刘彻为之气怒,将他的全家都处死。李陵得到这消息,被逼无奈投降了匈奴。司马迁与李陵相识多年,对李陵较为了解,他在刘彻面前为李陵辩解,因此触怒了刘彻,受到腐刑的处罚(即割去生殖器官而使人丧失生殖能力的残酷刑罚)。虽然没有危及生命,却令司马迁蒙受了巨大的耻辱。

司马迁在人格上和身体上受到了沉重的打击与残酷的摧残,内心悲痛万分。他几次想要自尽,可是想到父亲的遗愿还没有完成,不甘心就这样死去。司马迁决心顽强地活着,将那部史书写完。因此,司马迁在狱中继续他的写作,夜以继日地发愤著书。公元前96年,司马迁获赦出狱,任中书令。出狱后,司马迁继续著书。

经过多年的艰辛笔耕,在53岁时,司马迁基本完成了不朽历史巨著《史记》。《史记》计130篇,52万多字。其中包括“本纪”12篇,按帝王年代、世序记载帝王的事迹;“表”10篇,用列表的方法记载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简明实用;“书”8篇,记载重要的典章制度、天文地理现象、政治设施和社会经济等方面的情况;“世家”30篇,记载各国诸侯、王和孔子、陈胜等特殊重要人物的史事;“列传”70篇,记载重要官吏、名人、少数民族和邻国的历史,其中还有部分下层社会人物的传记。书中最重要的是本纪和列传,所以后人称它为纪传体史书。自从《史记》首创了这种史书写作的体裁以后,中国历代的官修史书(就是通常所说的二十四史)基本上都是以《史记》为范本,采用纪传体裁形式来写的。

《史记》不仅内容丰富翔实可靠,是一部承前启后的史学巨著,并且文字生动、语言优美,人物刻划栩栩如生,同样也是一部了不起的文学巨著。司马迁在《史记》中对历史上的明君贤臣、爱国爱民的官吏和民间的英雄人物,热情地褒扬赞颂;对暴君和奸臣酷吏,则无情地批判鞭挞。对汉代的历史,无论好事、坏事,都敢于如实地记录。对好事不滥誉,对坏事不掩饰,就是对当时统治者汉武帝的缺点和过失,也给予实事求是的叙述。司马迁留给后人的不仅是一笔珍贵的文化遗产,更重要的是实事求是的著史态度。

教程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