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南方人为什么讲究煲汤
南方人讲究煲汤,无论春夏秋冬,之所以有这样的习惯,是因为南方四季不分明。比如以“例汤”闻名的广东,他们那儿的人要借助汤来补充四季都处于高代谢、高消耗的身体。
南方人,特别是福建人、广东人,身体多偏瘦,中医讲,瘦人多阴虚,胖人多阳虚。从热量代谢角度,这种体型的形成是有道理的,因为那里天气热,人的代谢快,人体为了及时把身体的热量散发出去以保证体温的恒定,体表面积就要增加,这样才能最大可能地散热。瘦子和胖子比,前者的体表面积大,所以在那种炎热的环境中,瘦人的体型逐渐形成了。
快速地散发热量,对人体显然是种消耗。前面我讲了,人活着,各个器官功能的发挥,首要的任务就是维持体温,在寒冷环境中维持体温是种消耗,在炎热环境中维持体温同样是消耗。很多体质虚弱的人过夏天很受罪,因为天热耗气,出汗多就要耗气耗血——因为“血汗同源”。这种人如果在夏天出汗过多,到了秋天体质会下降,这也是秋天要进补的原因,一方面为冬天储备能量,一方面是补足夏天带来的亏损。南方不比北方,后者有秋冬严寒季节,还可以给身体收藏休养的机会。
四季不分明甚至四季如夏的地区,又有大的体表面积来散热,人体的消耗毋庸置疑了。久而久之,他们就养成了喝汤进补的习惯。他们的“例汤”中,很多都是补阴的药物。最著名的比如“生地龙骨汤”,用生地配上猪脊骨来炖汤,这道汤多在夏天喝,用当地人的话说,能“下火”还能补虚,有时候是生熟地都有,带一点点药味,但和骨头的香味混在一起,气味更加厚重。
生地和熟地的区别在于,前者性质偏凉一点,养血的同时还能凉血;而熟地补肝肾之阴血的力量更大。在夏天的时候多用生地,或者是生熟地各半,就同时具有养血清热的效果。猪脊骨中有骨髓,这是中医很看重的补肾之品,与生熟地一起煲的汤,可以弥补广东夏天炎热对人体的过度消耗。
为什么用补肾阴的熟地煲汤,而不是用补肾阳的药物,比如肉桂、附子之类?按理说,从药物的爆发力上,后两者更大。这就是民间的智慧,更是身体的智慧。我在前面讲过,补肾阴的药是补充身体的物质基础、增加生命蜡烛体量的,类似“加油”;补肾阳的药则是拔高身体的功能,是拨亮蜡烛上的火苗,类似“助燃”。对于炎热的环境已经把生命的火苗拨得很旺的广东人、福建人来说,最重要的是给火苗“加油”,而绝对不是“助燃”,只有经常“加油”,才能使四季都不得不燃烧的“火苗”更加长久地燃烧下去,所以才选择了熟地这种更能从根本上补肾的药物。
这个汤不独在广东、福建,所有想在生活中补肾的人都可以经常食用。生熟地各10克,如果是冬天,可以直接用熟地20克、猪脊骨两三斤,将猪骨飞水后和药物一起炖煮至烂熟,加盐调味即可,喝汤吃肉的同时,煮熟的熟地也可以吃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