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教程

不是所有的补药都会“上火”

10/24/2021 1:51:25 PM 人评论 次浏览

四、不是所有的补药都会“上火”

朱丹溪之所以提出补阴理论,是因为他那个时代的人喜欢按照《和剂局方》的方子自己吃药,而且用到的药物多是温燥的,由此伤阴,也就是说,伤阴也可能是药物引起的。

中医历史上,远有因为善用熟地而出名的张景岳,史称“张熟地”,近有善用石膏出名的孔伯华,人称“孔石膏”,即便是大黄,也有用之成名的“焦大黄”,但唯独没有用人参出名的中医。不仅如此,中医名家甚至不会轻易用人参。因为人参虽然滋阴,但容易“上火”,也容易伤阴。

人参是很好的补气药,对于现在西医诊断的“心力衰竭”之类的重症,过去中医急救的时候会用“独参汤”,但人参这个增强心脏等器官机能的作用是有前提的,用中医理论讲就是不能阴虚。

中医的“气”指的是功能,“阴”指的是结构,功能是要在结构的基础上才能发挥作用的。对此我打过比喻,中医的“阴”,类似一个家庭的“固定资产”,是多出来的一处房子,这家缺钱的时候,可以通过租房子甚至卖房子来变现,气虚就相当于这家经济拮据,想改变这种状态,想变现,前提是他们得有这个可以租可以卖的房子,人参的效果就是把房子盘活、变现。如果没有多余的房子,还一定要变现——阴虚的时候吃人参,那就只能把自己住的房子也卖了或者租了,这不就是竭泽而渔吗?从这个角度说,像人参这种温热的、有激发作用的药物是不可以滥用的,轻则上火,重则是对生命的耗竭,是会伤阴的。比如鹿茸、肉桂、附子等,如果用在了不是阳虚的人身上,是可以导致上火的,这些药物虽然功效不同,但有个共性,就是它们的性质都是温热的。

由此可见,吃补药是不是上火,关键是看这种补药的药性,而不是看它的功能,并不是说补的力量越大,就越容易上火。如果一种药的药性是平的,就算是补药,也就可能没有上火的问题。比如同样属于参类的太子参、西洋参,太子参的性质是平的,西洋参是凉的,而生晒参、党参则是温热的。如果这个人除了气虚,还有阴虚问题,或者担心上火,就需要用不上火的太子参、西洋参来代替上火的人参、党参,虚不受补的人,也适合选择太子参和党参。

再有就是阿胶、龟板,它们是补阴的领军药物,本身也都是性平的,所以不可能上火,之所以人们觉得吃阿胶会上火,原因只有一个:他吃的不是纯粹的阿胶。

从最早的古籍记载到现在的研究,阿胶的性味都是“甘平”的,所谓平,就是不偏寒也不偏热,它不过是增加身体的“固定资产”,给身体的功能发挥和能量产出提供一个坚实的物质基础而已。就像我们吃的“葱烧海参”,味道很鲜美,但厨师都知道,除了葱,还要有鸡汤之类的配合海参,因为海参本身没有什么特殊味道,需要鸡汤之类的味道来引领。

因为中药时常是配伍使用的,和阿胶配伍的又多会是人参、黄芪、桂圆之类的补药,而人参、黄芪、桂圆是温性的,就使这个配伍偏热了,如果说上火的话,是人参、黄芪、桂圆之过,不关阿胶的事。只不过因为阿胶是补血极品,吃阿胶的人因为血虚常常还会配合其他补血补气药,包括含阿胶的一些中成药或者保健品,上火的原因其实是从这里来的。

如果你单纯吃阿胶,就不会有这种问题,这也是很多吃阿胶的人会吃一辈子阿胶,最后健康状况优于常人的原因,他们吃的是纯的阿胶,没有更多添加。如果阿胶本身会导致上火,就不可能长期坚持吃,也不可能获得这样的效果了。

教程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