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狱咏蝉(并序)[1]
余禁所[2],禁垣西[3],是法曹厅事也[4]。有古槐数株焉。虽生意可知,同殷仲文之古树[5];听讼斯在,即周召伯之甘棠[6]。每至夕照低阴,秋蝉疏引,发声幽息,有切尝闻。岂人心异于曩时[7],虫响悲乎前听?嗟乎!声以动容,德以象贤,故洁其身也,禀达人君子之高行[8];蜕其皮也,有仙都羽化之灵姿[9]。候时而来,顺阴阳之数[10];应节为变,审藏用之机[11],有目斯开,不以道昏而昧其视;有翼自薄,不以俗厚而易其贞。吟乔树之微风,韵资天纵;饮高秋之坠露,清畏人知。仆失路艰虞,遭时徽[12],不哀伤而自怨,未摇落而先衰。闻蟪蛄之有声[13],悟平反之已奏[14]。见螳螂之抱影,怯危机之未安。感而缀诗,贻诸知己。庶情沿物应,哀弱羽之飘零;道寄人知,悯余声之寂寞,非谓文墨,取代幽忧云耳。
西陆蝉声唱[15],南冠客思深[16]。不堪玄鬓影[17],来对白头吟[18]。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19]。无人信高洁[20],谁为表予心。
【注释】[1]这首诗作于调露元年(679)秋,当时骆宾王为侍御史,因“数上书言天下大计,后怒,诬以法,逮系狱中”(胡应麟《补唐书骆侍御传》)。[2]禁所:囚禁之地。[3]禁垣:宫墙之内,指帝王居处。[4]法曹厅事:法曹参军决狱的地方。法曹,唐官名,即法曹参军。[5]殷仲文之古树:据《晋书·殷仲文传》,桓玄篡位失败后,仲文出为东阳太守,抗表待罪,乞归不许,常忽忽不乐,顾庭槐而叹曰:“此树婆娑,生意尽矣。”[6]周召伯之甘棠:《毛诗序》:“《甘棠》,美召伯也。召伯之教,明于南国。”孔疏:“谓武王之时,召公为西伯,行政于南土,决讼于甘棠之下。”[7]曩时:很久以前。[8]达人君子:通达知命、有才有德的人。[9]仙都:仙人居住的地方。羽化:指飞升成仙。[10]阴阳:古时以阴阳解释万物的发生变化,凡天地、日月、昼夜等皆分属阴阳。[11]藏用:《易·系辞上》:“显诸仁,藏诸用。”言阴阳之道,显明易见者,表生育万物之仁;隐藏难知者,表生育万物之用。[12]徽:绳索。引申为捆绑、囚禁。[13]蟪蛄:蝉的一种。黄绿色,翅有黑白条纹。[14]平反:昭雪冤案。[15]西陆:指秋天。[16]南冠:指囚徒。《左传》成公九年:“晋侯观于军府,见钟仪,问之曰:‘南冠而絷者谁也?’有司对曰:‘郑人所献楚囚也。’”杜预注:“南冠,楚冠。”后因以“南冠”指囚徒。作者是南方人,又在狱中,故以“南冠”自称。[17]玄鬓影:指蝉影。蝉鬓,古代妇女的一种发型。两鬓梳理得又松又薄,望去像蝉翼之影。[18]白头吟:汉乐府《杂曲歌辞·古歌》:“座中何人,谁不怀忧?令我白头。”诗人用以表示自己清直而遭谗后忧心深重的感情。[19]“露重”二句:以秋蝉之遭风露,暗寓自己之遭诬屈。[20]无人信高洁:古人认为蝉只饮露而不食,把它作为高洁的象征。作者以蝉自喻,希望别人相信他清白。沈约《咏竹》诗:“无人赏高节,徒自抱贞心。”乃宾王诗所本。
【点评】这道诗作于高宗调露元年(679)秋。作者时任侍御史,因数上疏言事,触怒武后,被诬陷下狱,时在仪凤三年(678)。第二年平反昭雪,临出狱时作此诗。这首诗用蝉的高洁,比喻自己不肯同流合污的品质。咏蝉实即咏自己。“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两句,以蝉自比,语义双关。以深秋气候比喻武氏专政、佞臣在位的险恶的政治环境;以蝉羽遭露及蝉声遇风比喻自己处境之艰难。全诗因蝉寄慨,确为咏物诗之佳品。
杜审言(约648—708),字必简,巩县(今河南巩义)人。高宗咸亨元年(670)及进士第,为隰城尉,官至修文馆学士。杜审言少年时与李峤、崔融、苏味道为“文章四友”,世号“崔李苏杜”。他的诗以五律成就为高,格律严谨规范,诗风清新雄健,与年代稍晚的沈佺期、宋之问齐名,并且同是今体诗的奠基者。《全唐诗》录其诗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