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教程

唐诗三百首:杜少府之任蜀州

6/16/2021 10:44:05 PM 人评论 次浏览

杜少府之任蜀州[1]

城阙辅三秦[2],风烟望五津[3]

与君离别意[4],同是宦游人[5]

海内存知己[6],天涯若比邻[7]

无为在歧路[8],儿女共沾巾[9]

首联从惜别写起,点明送别地点和友人去处。

颔联诗意有承有转,作者的心意由惜别暗转为劝慰。

颈联为流水对。使用对比手法,“海内”之大与“知己”之稀,“天涯”之远与“比邻”之近,对比强烈,表达劝慰之情。

尾联紧承劝意,以激励作结。

【注释】[1]少府:唐时县尉通称少府。之任:赴任。蜀州:在今四川崇庆。蜀州,《全唐诗》“州”下校语:“一作‘川’。”按,作“蜀川”是。蜀川即泛指蜀地。据《旧唐书·地理志》,武后垂拱二年(686)始分益州四县置蜀州。其时王勃已下世十年。[2]城阙:指长安的城郭宫阙。宫门前的望楼叫阙。辅三秦:以三秦为辅,言在三秦的中枢。辅,护持、夹辅。今陕西省一带地区,古为秦国。项羽灭秦,以其地为雍、塞、翟三国,故称三秦。[3]风烟:指自然景色。五津:指杜少府所去的地方。四川省从灌县以下到犍为的一段岷江中当时有五个渡口: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4]离别意:离别时的情绪。[5]宦游人:为了做官而远游四方的人。[6]海内:四海之内,天下。[7]比邻:近邻。古时五家相连为此。以上二句化用曹植《赠白马王彪》诗:“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恩爱苟不亏,在远分日亲。”[8]无为:不用。歧路:岔路,指分手处。[9]沾巾:浸湿袖巾。此处劝杜少府不要因离别而悲伤,像青年男女一样别泪沾巾。

【点评】这是一篇送别之作,当时作者供职长安,他的杜姓友人从长安外放到蜀地做县尉。分别时,王勃赠送这首诗以劝慰。此诗一反过去送别诗忧愁悲苦的共同情调,而把离别这件事看得很超脱,唱出豪迈的歌声。情感真挚,精神昂扬,气象高浑,表现自然。在初唐诗坛上,此诗透露出一股新鲜气息,一洗绮丽之习,质朴雄浑,横溢奔放,体现出刚健的诗风,对兴象玲珑、昂扬壮大的唐诗主导风格的形成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与推动作用。就诗的形式来说,这是一首相当成熟的五言律诗,标志着唐代五言律诗的定型化。诗的做法也很独到,第一联点明题目,并且是工整的对偶句,而第二联、第三联都用流水对,使读者不觉得它们是对句。虽经千锤百炼,但使读者觉得像散文一样流利地抒写赠别的友情,而成为千古名句。同时化用曹植诗句也使人浑然不觉。

骆宾王(622—684),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人。早慧,七岁能赋诗。高宗时,初为道王府属,历武功主簿,调长安主簿,仕至侍御史。武后调露元年(679),数上疏言事,获罪贬临海丞。文明中,徐敬业在扬州起兵以讨武后,署骆宾王为府属,宾王作檄以传天下,斥武后之罪。敬业败亡,宾王亦被诛。一说逃亡不知所之。骆宾王为“初唐四杰”之一,诗文兼擅。其骈文《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事昭而理辨,气盛而词断,人们广为传诵。其诗题材广泛,风格多样。七言歌行慷慨悲壮,音节浏亮;五言律诗苍劲精巧,情韵悠长。他是一个投身于政治运动的人,故其诗在四杰中又多出刚健豪迈、苍凉悲壮之气。有《骆临海集》十卷。清人陈熙晋注本较为完善。

教程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