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王孙[1]
长安城头头白乌[2],夜飞延秋门上呼[3]。又向人家啄大屋,
屋底达官走避胡[4]。金鞭折断九马死[5],骨肉不待同驰驱[6]。
腰下宝玦青珊瑚[7],可怜王孙泣路隅。问之不肯道姓名,
但道困苦乞为奴。已经百日窜荆棘,身上无有完肌肤。
高帝子孙尽隆准[8],龙种自与常人殊[9]。豺狼在邑龙在野[10],
王孙善保千金躯。不敢长语临交衢,且为王孙立斯须[11]。
昨夜东风吹血腥,东来橐驼满旧都[12]。朔方健儿好身手,
昔何勇锐今何愚[13]。窃闻天子已传位[14],圣德北服南单于[15]。
花门剺面请雪耻[16],慎勿出口他人狙[17]。哀哉王孙慎勿疏,
五陵佳气无时无[18]。
【注释】[1]哀王孙:安史之乱起,安禄山陷长安,当时亲王、妃主、王孙以下,未及随玄宗幸蜀者,或为安禄山所杀,或颠沛流离。杜甫目睹这种情况,故作新题乐府哀之。[2]长安:今陕西西安。头白乌:仇兆鳌注引《三国典略》:“侯景篡位,令饰朱雀门,其日有白头乌万计,集于门楼。童谣曰:白头乌,拂朱雀,还与吴。”杜甫用其事,以侯景比安禄山。[3]延秋门:唐宫苑西门。天宝十五年(756)潼关失守,京师大骇,六月乙未,玄宗自延秋门出。[4]达官:受命于君,名达于上之官,指高官。胡:指安禄山军队。[5]九马:皇帝所用的九匹骏马。[6]“骨肉”句:据《唐鉴》卷五:“杨国忠首倡幸蜀之策,帝然之。……乙未黎明,帝独与贵妃姊妹、皇子、妃主、皇孙、杨国忠、韦见素、魏方进、陈玄礼及亲近宦官、宫人出延秋门,妃主、皇孙之在外者,皆委之而去。”[7]宝玦:珍贵的玉佩。珊瑚:本为海底生物,可用来作饰物。[8]隆准:高鼻梁。[9]龙种:指帝王子孙。[10]豺狼在邑:指安禄山在洛阳称帝。龙在野:指玄宗逃至蜀地。[11]斯须:片刻。[12]橐驼:骆驼。旧都:指长安。[13]“朔方健儿”二句:朔方,唐代节度使之一。朔方健儿,指当时朔方军管辖的同罗部落,本是朔方军劲旅,后来安禄山诱害其酋长阿布思,取其兵卒为主力部队。故杜甫以为其反复变叛,自取灭亡,确实是大愚者。[14]天子已传位:指天宝十五年(756)七月肃宗即位灵武事。[15]南单于:据《后汉书·光武纪》,光武帝时,匈奴分为南北,南匈奴单于遣使称臣。此处指唐肃宗即位,回纥遣使和好事。[16]花门:即花门山堡,在居延海北三百里,是回纥驻地。这里代指回纥。剺面:古代匈奴以割面流血表示哀痛与忠诚。[17]狙:猴类动物,善于伺机捕食。此处有暗中袭击之意。[18]五陵:唐五陵,即高祖献陵、太宗昭陵、高宗乾陵、中宗定陵、睿宗桥陵。佳气:陵墓间葱郁之气,这里比喻中兴的希望。
【点评】这首诗作于肃宗至德元年(756)九月。本年六月九日,潼关失守,十二日凌晨,玄宗自延秋门出,亲王、妃主、王孙以下,皆从之不及,或为禄山所杀,或是颠沛流离。时杜甫亦身陷长安,见诸王孙流离乞讨,故作诗哀之。前四句为第一段,回忆祸乱之始,明皇仓促奔蜀。“金鞭折断九马死”以下十二句为第二段,记叙避乱匿身之迹。上皇急奔,委弃王孙而去,致使王孙痛苦狼狈,颠沛流离。“不敢长语临交衢”至结尾为第三段,陈述国家乱极将治之机。既是对王孙而发,又是诗人自我安慰之语。陈寅恪《书杜少陵〈哀王孙〉诗后》说:“少陵为中国第一诗人,其被困长安时所作之诗,如《哀江头》《哀王孙》诸篇,古今称其文辞之美,忠义之忱,或取与王右丞‘凝碧池头’之句连类为说,殊不知摩诘艺术禅学,固有过于少陵之处,然少陵推理之明,料事之确,则远非右丞所能企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