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鼓歌[1]
张生手持石鼓文[2],劝我试作石鼓歌。少陵无人谪仙死[3],
才薄将奈石鼓何。周纲陵迟四海沸[4],宣王愤起挥天戈[5]。
大开明堂受朝贺[6],诸侯剑佩鸣相磨。蒐于岐阳骋雄俊[7],
万里禽兽皆遮罗[8]。镌功勒成告万世[9],凿石作鼓隳嵯峨[10]。
从臣才艺咸第一[11],拣选撰刻留山阿。雨淋日炙野火燎,
鬼物守护烦呵[12]。公从何处得纸本,毫发尽备无差讹。
辞严义密读难晓,字体不类隶与蝌[13]。年深岂免有缺画,
快剑斫断生蛟鼍[14]。鸾翔凤翥众仙下[15],珊瑚碧树交枝柯。
金绳铁索锁钮壮,古鼎跃水龙腾梭[16]。陋儒编诗不收入,
二雅褊迫无委蛇[17]。孔子西行不到秦,掎摭星宿遗羲娥[18]。
嗟予好古生苦晚,对此涕泪双滂沱[19]。忆昔初蒙博士征[20],
其年始改称元和。故人从军在右辅[21],为我度量掘臼科[22]。
濯冠沐浴告祭酒[23],如此至宝存岂多。毡包席裹可立致,
十鼓只载数骆驼。荐诸太庙比郜鼎[24],光价岂止百倍过。
圣恩若许留太学[25],诸生讲解得切磋。观经鸿都尚填咽[26],
坐见举国来奔波。剜苔剔藓露节角[27],安置妥帖平不颇[28]。
大厦深檐与盖覆,经历久远期无佗[29]。中朝大官老于事,
讵肯感激徒媕婀[30]。牧童敲火牛砺角[31],谁复着手为摩挲[32]。
日销月铄就埋没,六年西顾空吟哦。羲之俗书趁姿媚,
数纸尚可博白鹅[33]。继周八代争战罢[34],无人收拾理则那[35]。
方今太平日无事,柄任儒术崇丘轲[36]。安能以此上论列[37],
愿借辩口如悬河[38]。石鼓之歌止于此,呜呼吾意其蹉跎[39]。
【注释】[1]石鼓:相传周宣王时制鼓形石十块,上刻史籀所作的纪功颂。唐初在天兴三田寺原出土,上刻籀文四言诗,每块十首为一组。发现时内容已残缺不全,其内容、刻石时代众说纷纭,或谓周宣王大狩时所作,或谓周成王时所作,或谓秦刻,或谓北周时物。近人考证为秦刻,叙述了当时贵族畋猎游乐的生活。原石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2]张生:张彻。[3]少陵:杜甫。谪仙:李白。[4]周纲:周朝的政治秩序。陵迟:衰落。[5]宣王:周宣王名靖,嗣厉王即位。周公、召公辅佐他行政,成为中兴之主。[6]明堂:天子布政之地。[7]蒐:春天打猎。岐阳:岐山的南面。[8]遮罗:拦捕。[9]镌功:将功德刻在石上。[10]“凿石”句:石鼓形像鼓,高二尺,广径余,共有十块。盖古代召集民众用鼓,后人因将石凿鼓形,刻辞纪功。[11]从臣:指宣王时的尹吉甫、仲山甫、方叔等名臣。[12]呵:意谓不让他物侵犯。,同“挥”。呵,呵斥。[13]不类:不像。隶:隶书。蝌:周时古文,头粗尾细,晋人谓之蝌蚪文字。[14]斫:砍。蛟鼍:蛟龙。[15]鸾翔凤翥:形容字体的美妙如龙飞凤舞。[16]“古鼎”句:据《水经注·泗水》,周显王四十二年(前327),九鼎沦于泗水,秦始皇时派人入水求之,龙齿啮断绳索而不得出。又《晋书·陶侃传》:“侃少时渔于雷泽,网得一织梭,以挂于壁,有顷雷雨,自化为龙而去。”[17]二雅:指《诗经》中的《大雅》和《小雅》,其中很多称颂周宣王征伐的事。褊迫:狭小,局促。这里指二雅不载石鼓文。委蛇:《庄子·达生》:“委蛇其大如毂,其长如辕,紫衣而朱冠……见之者殆乎霸。”此句谓编《诗经》者取小失大。[18]“掎摭”句:意谓只取了星宿而忘掉了日月。掎摭,采取。羲娥,指日月。羲本是羲和,日之驾车者,这里指日;娥,嫦娥,这里指月。[19]滂沱:泪下如雨的样子。[20]“忆昔”句:指元和元年(806)韩愈自江陵府法曹参军征为国子博士事。[21]故人:旧注以为郑余庆,郑曾将石鼓移至凤翔。右辅:汉时称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为三辅,右辅即右扶风。唐沿此称,指凤翔府。[22]度量:设计。臼科:指埋石鼓之地。[23]祭酒:官名,主管国子监。当时祭酒是郑余庆。[24]荐:进献。太庙:皇家祠庙。郜鼎:《左传》桓公二年:“夏四月,取郜大鼎于宋。戊申,纳于太庙。”[25]太学:国子监中的学校。[26]“观经”句:汉灵帝光和元年(178),始置鸿都门学士。熹平四年(175),诏诸儒正五经文字,命蔡邕为古文篆隶三体书之,刻之于太学门外。开始立碑时,其觐见及摹写者,车乘填塞街陌。此处将两事并用之。[27]剜:用刀挖。节角:指文字的棱角。[28]颇:歪斜,不平。[29]期无佗:希望不要发生其他事。[30]媕婀:犹豫不决,无主见。[31]敲火:敲石取火。[32]摩挲:抚玩。[33]“羲之”二句:指王羲之善书,又爱鹅,为山阴道士写《道德经》,换鹅而归。[34]八代:汉、魏、晋、宋、齐、梁、陈、隋。[35]理则那:岂有此理。[36]丘轲:孔丘、孟轲。[37]论列:议论。[28]悬河:《晋书·郭象传》:“太尉王衍每云:听象语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比喻很有辩才。[39]蹉跎:本指岁月虚度,这里指错过了时机。
【点评】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六年(811),时韩愈任河南令。韩愈有感于石鼓之废弃,而建议妥加保存,但并没有被采纳,因而作此诗。开头叙述石鼓的来历。先自谦没有李杜之大才,不敢作歌。接着盛赞周宣王的文治武功。“公从何处得纸本”以下十六句,写石鼓文字之古奥与诗之可贵,足见它有保存价值。“忆昔初蒙博士征”以下十八句,叙述元和元年(806)任国子博士时建议朝廷将石鼓移置太学而予以保护的经过。“中朝大官老于事”至结束,是抒发移石鼓之建议未得实施的感慨。全诗的特色首先在于凌空议论,如中间怀疑这些文字为什么不收入《诗经》,并且怪孔子删诗的粗心,在叙事后忽然插入一段议论,足见昌黎的才气。其次是将作文之法移之于诗,既章法严整,又变化多端,做到回护自如,与韩文雄浑光怪、气象恢宏的特点相通。
柳宗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