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1]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2]。蓬莱文章建安骨[3],
中间小谢又清发[4]。俱怀逸兴壮思飞[5],欲上青天览日月[6]。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
明朝散发弄扁舟[7]。
【注释】[1]宣州谢朓楼:南齐诗人谢朓官宣城太守时所建,又称谢公楼或北楼。校书叔云:即李云,曾官秘书省校书郎。按,宋代《文苑英华》载录此诗,即题作《陪侍御叔华登楼歌》,题注标明:“集作《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侍御叔华即唐代古文家李华。[2]酣:尽情畅饮。[3]蓬莱:《后汉书·窦章传》:“是时学者称东观为老氏藏室,道家蓬莱山。”章怀太子注:“言东观经籍多也。蓬莱,海中神山,为仙府,幽经秘录并皆在焉。”这里借指唐代秘书省。建安骨:即指建安风骨。因建安诗歌志深笔长,慷慨激昂,颇有骨力,故为后人称道。[4]小谢:指谢朓。因区别于谢灵运,故称小谢。清发:清新秀发。[5]逸兴:超逸豪放的兴致。[6]览:同“揽”,摘取。[7]散发:脱去簪缨,披开头发,狂放不羁之意。扁舟:小舟,此处暗用范蠡“乘扁舟浮于江湖”的典故。
【点评】这首诗作于天宝末年,既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苦闷,也流露出了隐逸出世的思想。开头即意气豪迈,词语慷慨,如风雨骤至。作者言日月如流,光阴疾驶,已去之昨日难留,方来之忧思烦乱。何况人生聚散不定,而秋气更加可悲。当此秋风送雁、高楼临眺之际,更不辞尽醉沉酣,以发泄我之烦忧。中间四句言校书文章具有建安风骨,而我之诗歌亦如小谢,中间清发多奇。此皆逸兴不群,壮思飞越,有此才华,可与日月争辉。最后四句因怀才不遇而生愁,以抽刀断水起兴,并言人生既不称意,不如效袁闳散发、范蠡乘舟以自适。全诗章法上,破空而起,破空而结,变化莫测。韵律上,第一句十一个字连用九个仄声,第二句连用三平声救转,都表现了一泻千里的气势。这首诗以纵逸的笔调写出了难以抑制的激愤,虽是抒发穷愁失意的悲哀,但这种激情将失意的萎靡一扫而空,所有的烦忧仿佛都随着万里长风、青天明月以及美酒玉杯而去。“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孤立地来看,或在其他诗人笔下,都是极为悲凉的句子,但在李白的这首诗中,却透露出无比的狂放:就算水流永不歇、愁怀终难断,可抽刀、举杯本身就是面对烦忧的抗争,就是以伟岸的人格战胜人生苦难的象征。这种激愤中的酣姿、悲慨中的自傲,正是李白诗歌激情的内核。
岑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