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1]
凄凄去亲爱[2],泛泛入烟雾。归棹洛阳人[3],残钟广陵树[4]。
今朝此为别,何处还相遇。世事波上舟,沿洄安得住[5]。
【注释】[1]扬子:古津渡名,在今江苏江都南,有扬子桥,自古为江滨津要处。元大:名未详。校书:官名,即校书郎。[2]凄凄:悲伤的样子。亲爱:亲朋好友。[3]归棹:归舟。[4]广陵:即今扬州。[5]沿洄:顺流而下为沿,水流回旋为洄,这里比喻人世变幻,聚散无定。
【点评】韦应物于唐代宗大历八年(773)漫游广陵一带,次年北返。诗中有“归棹洛阳人”句,则此诗作于大历九年(774)自扬子渡起程北返时。前四句写初发,后四句写寄元大校书。“凄凄”二句即透露出惜别好友之情。“归棹”二句写诗人乘舟归洛时回望广陵,只听残余钟声从隐约的广陵树中传来,惜别之情从依稀可辨的画面中流露出来,情景交融,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最后四句由寄元大校书而生发感慨,有感于人世聚散,世事变幻,犹如水上之舟,来往无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