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教程

长江女神白鳍豚

4/1/2019 11:22:03 PM 人评论 次浏览

长江女神白鳍豚

有人说,在地球上生活了2500万年的长江白豚太老了,这个物种和恐龙一样,迟早是要灭绝的。然而专家认为,白豚并没有老得不能生存,而是因为我们人类的干扰才使它加快了灭绝的速度。白豚的同类在亚马孙河、恒河、红河都生活得很好。

2002年7月14日早上6点多钟,中科院水生所的科研人员像往日一样巡视“白公馆”——世界上仅存的四种淡水豚之一的白豚人工饲养池,没有异常。前一天的工作记录上记载:晚上喂食,进食正常。

8点钟,当工作人员再次走进“白公馆”时发现,淇淇躺在水下不动了。白豚是水生哺乳动物,用肺呼吸,几下起不来,一呛水就没命了。

大约2000万年前,白豚离开海洋进入长江。它只生活在中国长江的中下游。虽然它的知名度远不如大熊猫,但要论起辈分,大熊猫的生存年限仅有500万到600万年,远比不上白豚。

公元前200年,《尔雅》中就出现了关于白豚的描述,据估计当时白豚数量超过5000头。时至今日,人称“长江女神”的白豚已不足百头。

今天,亚马孙豚有十万头之多。恒河豚、红河豚的数量也有2000多头,且还有增加的趋势。

淇淇是一头雄性的白豚,1980年1月12日,在洞庭湖口被渔民误捕时只有两岁。它的脖子上至死都有被大铁钩子钩上岸时留下的两个深深的大洞。离开长江后淇淇住进中科院水生所为它建的一个大房子里的水池中,人们戏称那儿为“白公馆”。

白豚和人类一样,是哺乳动物,所以和我们人类得的病差不多。1996年,淇淇就得了非常严重的肝坏死,有一个月它什么都不吃,科学家们买来大鱼,把刺弄出来,把肉打成浆用水调和后给它吃,希望留住它的生命。当时这个消息惊动了国际动物学界,各国专家为它出主意、想办法。靠中西医结合治疗整整四个月后,淇淇康复了。

每年的3~6月是白豚的发情期,中科院水生所的科学家们一直想为它找一个“新娘”,1986年,曾经捕到了一头白豚,取名为“珍珍”,起初科学家们并没把它们放在一起,而是分放在两个池子里,两个池子中间有一个有水的过道,两头豚在里面可以交换信息。

开始两头豚都非常紧张,不吃东西。后来就慢慢往过道边上游,你看我,我看你,好像是在互相观察。工作人员在它们中间放了一个水听器,放在水下能采集信号,结果真发现了很多信号。其中一种是相互之间通信用的呼唤声。

一天早上,科学家们发现珍珍游到淇淇的池子里去了。它刚游进去时,淇淇非常紧张,就在一个小地方转,不搭理珍珍。这样持续了两三天,它们慢慢比较熟悉了。遗憾的是,那时珍珍尚未性成熟,还没有交配的能力。

和珍珍一块捕到的还有“连连”——珍珍的父亲。珍珍刚被捕上来时,不习惯人工饲养的环境,不吃东西,曾经有几天,它已经没有力气游出水面呼吸了。

连连尽管自己也在绝食,却还是用尽力气把珍珍的头托出水面,让它呼吸,以防被憋死。很多年后,水生所的科学家们还在说,那情景让人看了,真感动。

在人工饲养的状态下,连连活了没几天,珍珍也没能和淇淇“完婚”就病故了,剩下孤苦伶仃守着“空房”的淇淇。

2000年5月,我第三次见到淇淇。那天我们15名绿家园志愿者从北京赶到武汉参加“保护长江水,拯救白豚”的大型展览。一下火车我们就直奔“白公馆”。已经快两年没有见到淇淇了,它有什么变化吗?

“白公馆”里,22岁的淇淇原本静静地在水里游着,见到我们后突然加快了游速,当我们靠近池边的栏杆时,它的尾部用力地跃出水面,拍打出的水花溅了我们一身。就在我们还不知是惊、是奇、是喜时,淇淇这一独特的欢迎方式又重复了一遍。

淇淇太孤独了,盼着有人来看它,也许更盼着我们这样的老朋友。白豚专家张先锋告诉我们:淇淇每年5月、6月进入发情期时,不单银灰色的身体会变得有些发红,而且还会时不时地发出一种平时难得听到的尖叫声。

就在我们目不转睛地看着它的时候,谁也没想到的情景出现了。淇淇紧贴池边,不停地将身体与池边的水泥墙摩擦,然后一个滚儿又翻回水里,一贯腹部向下游泳的淇淇,这时肚子朝上,粉红色的生殖器坚挺地在下腹部不断向上延伸,二寸、四寸、六寸,直到一尺多长,随着它的身体在水中游动,生殖器也在水中来回漂浮。

还未回过味来的我们继续目不转睛地盯着淇淇。它又游到我们身边的水泥墙上蹭开了。当它又一个翻滚肚皮朝上时,生殖器比第一次伸出来时还要长,充血的颜色也更浓烈。

我们当中一位只有6岁的小志愿者王翰臣指着淇淇的生殖器问我:“那是什么?”他显然是听到我们大人刚才脱口而出的话。张先锋想了想回答他:“生殖器,是用来生小豚的。”王翰臣马上说,下次再来看淇淇,它要是能生一个小豚就好了。

教程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