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时候,我们是同班同学,我曾把一封情书夹在书中交给她。那是一个星期五,全班大扫除,我擦玻璃,她扫地。两天之后,她给我写了一封长信,厚厚几页。我颤巍巍地躲进男厕所,小心翼翼地打开,但看了不到两行,就难过地将信投进了厕池,按下冲水按钮。她的第一句是:我觉得我们年纪还小。恋爱后她告诉我,其实那封信后面写的是:我对你有好感,但是,能不能等我们毕业之后再恋爱呢?
高中的时候,我们分隔两所学校,并没有什么联系,高三时,她突然焦急地打电话给我,要找一份我们学校的政治复习资料,我装作文科班的学生走进了学校的图书馆,和管理员老师说,我是文科10班的学生,我的资料丢了,能不能再买一份?于是顺利到手。
临近高考,她通过手机短信约我去崇文图书馆学习。我记得尤其清楚,时节还未入春,我蹲在胡同的公共厕所里,一字一句地斟酌着如何回复,反反复复、删删改改。在图书馆见面的时候我才知道,她因为肺炎休学将近一年时间,并且没有选择重读。于是,我在自习室里给她讲数学题,又把讲过的题目按照解题步骤一字一句地写出来,催促她回家复习。我清楚地记得,当时崇文图书馆正在举办计划生育系列宣传活动,一位大妈走到我们跟前,将宣传单交给我们学习,上面赫然写着五个大字:只生一个好。
高考之后,我们和很多人一样,阴差阳错地恋爱了。她一直骄傲着,不肯承认是她首先抛出的橄榄枝。我的记忆中,事情是这样的,她给我发来了一条短信,想问我一个问题:A和B认识很多年,彼此有好感,但没有在一起,怎么办呢?我虽然脑子笨,但似乎嗅到了一些端倪,于是傻了吧叽地竟然给她的闺蜜打电话,问到底发生了什么。但不管如何,高考后的那个假期,我和她去逛了未来的大学校园,我们相隔并不遥远。去参观她学校的文科楼时,看门的阿姨不让我进,她说我是她的行李,就是没有拉杆。
我们第一次牵手是在王府井大街的FAB音像店。当我们逛到“人迹罕至”的国产DVD售卖区,我主动牵上了她的手。然后我们去了王府井的肯德基,她是个大大咧咧的姑娘,阴差阳错,把可乐洒了一身。去卫生间擦衣服的时候,一个小女孩和她说:姐姐,没事的,我也洒过。
我和父亲说,我谈恋爱了。父亲没说什么,只是问我是谁,然后点点头,嘱咐我好好学习。她和母亲坦白我们的关系时,我们站在首师大第二校区门口的公交车站上,迎着呼啸而过的汽车,我握紧拳头,屏住呼吸。
我送给她的第一个生日礼物是一条项链。那是我吃了多半个月的馒头和炒青菜,攒下钱和哥们儿去地安门商场买的。那条项链是柜台上一排两百元特价商品中的一个。实际上,四尺见方的首饰柜台,我和哥们儿一起足足转悠了半个多小时,最终摸了摸钱包,叹了口气,发誓今后有了钱,再也不给她买特价商品了。
入冬的一天,我送她回家,在小区里我们两眼相望,口中冒着白气,准备结束彼此的初吻。这个时候,一辆大卡车轰隆隆地开过,停在我们面前,灯光刺眼,从车上跳下来七八个年轻的小伙子,准备卸货。
那时候我没有什么钱,省吃俭用攒了一点儿,加上凶猛地砍价,才给她买了九朵玫瑰花。那天是她军训前在学校的最后一晚,下着雨,她穿着军装下楼看我。我想拥抱她。她怕同学看到,不敢和我在楼前拥抱,于是我遮上了厚厚的雨伞。
某天下雪,她下课很晚,我买了一个肯德基套餐在门口等她。她的胃不好,我就把套餐塞进了自己的棉袄里,怕她吃凉的。但其实并不浪漫,很多年后她才偷偷和我坦白:“其实呢,当时脑子里除了感动,我还有一个莫名其妙的想法——这位同学,你洗澡了吗?”唔,也是一次大雪天,我在魏公村的天桥上把她抱在怀里。她拍拍我的肩膀说:“挺冷的,要不咱们赶紧走吧。”
大学时我过得并不如意,也不喜欢自己的专业,终于决定考研。一年的考研时光里,我经常失眠,脾气变得很坏,她却一直默默地容忍。考研前一天的傍晚,因为心理上的崩溃,我决定放弃,她打电话给我,彼此长谈了一个小时,我则在电话里大哭一场。最终,我听从了她的话,准备参加考试。大约是命运青睐,我被顺利录取。我至今记得她对我说,改变你能改变的,适应你不能改变的。生活就是这样。
在我还有点儿文学理想的时候,投过几次稿,还曾被一个编辑在“编者按”中用嘲笑的语气讽刺了“某些莫名其妙的投稿人”。那时候我很不开心,有一种壮志未酬的悲壮感,悔恨自己竟不能在中国诗歌史上留下点儿什么。后来听朋友说,她一个人跑到邮局,为我抄下了很多杂志社的地址和联系方式。
我为她写了很多诗歌,机缘巧合,其中一首被朋友谱成了一首歌,叫作《给郁结的诗》。里面第一句歌词是:“我站在未完工的两广路上喊你的名字,除你之外我对眼前的整个城市一无所知。”很久之后,有人问我,未完工的两广路是什么样子呢?望着眼前停车场一般的拥挤街道,我突然不知道怎么回答,但并不惋惜,因为那些画面与片段,我们两个人一直存放在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