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常之人的幸福,是达到目标后所获取的东西,认为拥有就是幸福。而不平常之人的幸福是经历过程的心态,是领悟。那么一个诗人的幸福又是什么呢?诗讲究的是蕴藉敦厚、深沉含蓄,所以诗人的幸福应该是“藏锋不露”。
如果说,做事是一座山峰,那么做人就应该是山谷。即高调做事,低调做人。身为诗人,舒婷当然想在诗坛上成为一座山峰,在与陈仲义结婚时,便与其约法三章:“一是不做家务,二是小两口单独过,三是交友自由。”
在这件事上,舒婷显得有些“迷糊”了,对于陈仲义这样的男人来说,哪里还用得着约法三章!
舒婷与陈仲义原本是街坊,同住在厦门鼓浪屿的一条街上,推开窗户,他可以看到她在阳台上读书写字,她可以瞧见他写字读书。不过,两人真正进入对方心灵是在一次文学聚会上。
那次聚会,人人都以为自己握有灵蛇之珠,个个都觉得自己抱有荆山之玉,一个个激扬文字,指点江山,宏言阔论,挥斥方遒。唯独陈仲义沉默寡言,藏锋不露。就是这样一种表现,触动了舒婷心中的情愫,一个念头浮上心头:若论对手,非他莫属!
1981年的一天,舒婷远游三峡归来。不知是不是因为舒婷游神女峰时的“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伏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的诗情诗绪,使得陈仲义心有灵犀,让相互心仪8年之久的他们,终于有了水到渠成的结果。
当时,舒婷还没来得及放下旅行箱,还没来得及抖落一身风尘,陈仲义就橡树般地矗立在了她的面前,未及他开口,舒婷就说了句“好吧。”这在外人听来莫名其妙的对话,二人却心领神会。
结婚那天,陈仲义凌晨5时即起,迎风步行3分钟去接新娘。舒婷的见面礼是拧了一条热毛巾,亲手将新郎后脑勺上“循规蹈矩”立正着的头发按倒。
陪他们一同来到新房的嫁妆,是舒婷父亲为女儿准备的三板车衣物、书稿、桂圆蜜枣、针头线脑;一板车老人精心培育了多年的20盆玫瑰花。婚礼一点儿也不排场,以致后来舒婷幡然醒悟时说:“我嫁给他时就像私奔一样。”
对于舒婷的“约法三章”,藏锋不露的陈仲义来个照单全收。然而,舒婷欲保有的城池很快就陷落了。因为陈仲义就是一首上乘的诗,他始终以自己最真诚最本色的一面示人。沿着他的山峰,舒婷的事业蒸蒸日上。
新婚燕尔,两人恩爱都觉得不够,还讲什么保持独立自由之心?接下来的日子,他更是忠实于她。舒婷怀孕期间,反应强烈,呕吐不止。听说看惊险小说能使得状况改善,陈仲义每天早早去图书馆,唯恐惊险小说被人借走了。
舒婷当年插队时劳累过度,导致患上严重的腰椎疾病。藤椅破了,她坐着不舒服,陈仲义赶紧用铁丝加固。舒婷试了试,感觉腰椎依然疼痛。陈仲义趁着一个假日,过海到厦门,在街道上转悠了一整天,扛回了两只高背皮椅回来。当然,他不忘向太太报告自己襟怀的坦荡与生活中的“精打细算”:“我每只椅子杀价两块五!”
出版社要出版《舒婷文集》,陈仲义对妻子说:“那些个选编、复印、剪贴、审订的事,就不必劳夫人你的大驾了,做这些个我很在行……”
面对这样体贴的丈夫,还有什么城池可坚守的?舒婷所谓的约法三章,自然也就成了一纸空言。作家成了“坐家”,进而成了“做家”——什么家务活都去干;诗人成了“私人”——原本不善于打理自己,现在要做丈夫的“私人生活秘书”,要做儿子的“私人保姆”。还有年迈的公婆,多病的父母,都要她来操心。
可她很情愿,陈仲义长得人高马大,虽说不很帅气,但他内秀,好处尽在内里。他在一所大学执教,是一位在省内颇有知名度的诗评家。他朴素得不能再朴素,酒、烟、茶,一概不沾,除了买书之外,舒婷每月只要付给三块钱的理发费,就将陈仲义打发了。
舒婷有时免不了暗自高兴,嫁给像陈仲义这样既仪表堂堂,又经济实惠的老公,真是自己前辈子修来的福。陈仲义属鼠、儿子属狗,舒婷笑言:“我伴一大鼠、一小狗过日子,得陇不望蜀,已经足矣!”
幸福是“藏锋不露”,那是一种让人不可回避,也不想回避的领悟。舒婷说:“我要尽量做一个好女儿,好妻子,好母亲。”总之,女性所有的“好”她都要包揽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