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教程

吴奇修:北大第一位“村官”

3/31/2019 4:48:17 PM 人评论 次浏览

吴奇修,北京大学历史上第一位“大学生村官”。1966年出生,198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高级经济师,经济学博士后,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中国十大杰出青年,深受农民欢迎的青年知识分子重大典型。中共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主席团成员。曾经7年连任湖南省涟源市石门村党支部书记,后担任冷水江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团湖南省委书记、党组书记,现任湖南省第九届省委委员、省粮食局党组书记、局长。

    1987年,吴奇修从北京大学毕业,主动申请下基层,回湖南省级贫困县涟源县工作,先后在两个贫困村从事扶贫帮困工作两年多。1995年他开始担任偏僻闭塞的南部山区石门村党支部书记。7年的时间里,他团结党支部一班人,和农民一起艰苦创业,兴办工业企业和农业产业化项目30多个,企业分布十多个省市区,产品销往美英德日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使贫困落后的小山村变成全国文明村、全省小康示范村。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它不可能一蹴而就,仅凭一腔热血是远远不够的。奋斗、拼搏的过程中会有种种不如意,只有用最积极的心态、最乐观的精神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才能到达胜利的彼岸。

既然选择远方,只管风雨兼程

    吴奇修1983年提前一年参加高考,是以当地高考状元的身份考入北京大学的,学的也是最热门的专业。更重要的是,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学经济的北大学生绝对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而他竟然主动要求到最基层工作,这种巨大的反差令人费解,也让很多人产生了误会。吴奇修刚从北京回到涟源时,当地掀起了轩然大波,各种议论、猜测、嘲讽铺天盖地:有人说他犯了错误被“发配”;有人说他成绩不好只能降格分配;还有人直接笑他是“傻瓜”。那时吴奇修的压力很大,甚至觉得走在街上都有人在背后指指点点。迎接他满腔激情的是一盆冷水,这让他感受到一种理想和现实之间巨大的落差。

    吴奇修说,自己是个对工作和生活充满激情、对社会和他人充满信心的理想主义者。当初自己的选择确实出人意料,周围人的不理解是很正常的,怨天尤人也改变不了什么。于是,他干脆不去想它,全面调整了自己的心态,决定从小事做起。每天早晨七点半,吴奇修第一个赶到办公室,打好开水扫好地。遇到抗洪救灾、扶贫帮困等许多人不愿干的工作,他总是抢着到前线去。渐渐的,他在工作中找到了自信,也显示了自己的才干,更赢得了周围人的理解和信赖。

    刚参加工作时,吴奇修每月的工资只有58元钱,住的是四人合租的普通民房。后来到两个贫困村扶贫,特别是担任了石门村的党支部书记,工作、生活条件更是艰苦。但是,恰恰是这种艰苦的条件中与百姓朝夕相处,让他更不敢忘记自己的初衷——用所学知识带领贫穷的乡亲走出致富之路,让现代知识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刚开始筹资搞基础设施建设,他率先拿出2000元上交,这相当于他半年的工资。后来,石门村的企业干得红红火火,不少村民成了百万富翁,他仍然过着每月只领几百元薪水的清贫生活。他的大学同学中不乏富豪,有人问他:“吴奇修,你这样觉得幸福吗?”,吴奇修说:夕阳西下之时,青山绿水之间,我看到装满货物的大卡车排成长队往村外开,十几天之后,这些货物就到了日本、美国的商场里去了,这种感觉就像将军打完胜仗,在巡视战场。我最骄傲和自豪的就是这时候。这时候我觉得很值,经济学是研究创造财富的科学,我学的东西能致富一方,觉得理想实现了。

    农民高度认同的秘诀:真诚与实干

    在基层工作这么多年,吴奇修的感受是:农民都很纯朴,要想取得他们的信任,就要动真情、办实事,带着真诚的心跟他们交往,而不能拿大学生的架子。

    吴奇修刚到石门村,老百姓对他抱着怀疑和戒备的心理。有人说,他就是来镀镀金,我们要让他金子镀不成,沾一身泥巴走。吴奇修知道了什么也没说,也不着急“新官上任三把火”,而是用了两 个月时间走家串户跟老百姓聊天,从不对任何事情乱表态。在两个月的调研之后,吴奇修做了几件顺应民心的大实事。他发现原来的学校是破烂的危房,于是千方百计筹资建了一栋新学校。原来村里的河道淤塞了,遇到山洪瀑发,老百姓的房子就会被冲垮,于是他又带人清理河道、修筑河堤,还在村里修起一条水泥公路。这些工程都是他想办法筹措资金,没让老百姓掏一分钱。而且他很快学会了当地方言,经常跟当地人聊天,慢慢的,大家把他当成了自己人,什么掏心窝子的话都爱跟他讲。

    吴奇修说:“老百姓是很实在的,他不会听你说得多么动听,而是看你是否真的对他好,让他在发展中得到了实惠。和农民打交道,首先要带着一颗真心、抱着一种诚意。这么多年,不管我心里多难受,我都没在农民面前发过一次火;有时实在憋得难受的时候,我就一个人跑到半山腰,面对蓝天白云放声唱歌、诵诗,下山时心情就好了,又能满怀激情去应对一个又一个挑战了。同时,我很注意学习当地的风土人情话,尽可能融入当地的生活习惯和风俗,但是在思想上我要保持独立,不能被他们同化”。

    既要仰望星空,更要脚踏实地

    由小农经济发展到贸工农一体化,使小山村连接国际大市场,这是与传统的生产方式决裂的一个过程,不可能一帆风顺。你有满腔的热情,你抱着非常良好的愿望,不一定能赢得掌声赢得喝彩,往往还有可能遭到别人的猜疑,引起很多的非议,这个时候就是考验人的意志的时候。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自己能否坚定信念,把握好方向至关重要,你要相信自己。这是一个相当艰苦、艰难的过程,但也是成才、成功的必由之路。

    1998年下半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对石门村的经济带来了巨大冲击。如果继续困守石门,很多加工类企业会倒闭,好不容易发展起来的乡村经济也会功亏一篑。吴奇修清醒地认识到,不大胆扬弃自我,就会走进死胡同, 原来历尽千辛万苦积累的财富就会打水瓢。必须“跳出石门看石门”,走出去寻找新的发展空间,才能赢得生机。他旗帜鲜明地提出:1995年,我们是千方百计引进来,现在必须因时制宜,一些没有比较优势的企业必须义无反顾走出去。但当时市里的主要领导坚决不同意,说“筑巢引凤”的模式不能变,要吴奇修承担政治责任;连一向信赖他的老百姓也说他胳膊肘往外拐。熟悉经济工作的吴奇修深知,市场竞争的法则从不跟谁讲脉脉温情,干违背客观经济规律的事只有死路一条。他不能这样违心。在他的带领下,石门村瞄准了中亚和俄罗斯市场,决定挺进大西北,利用地理优势搞出口加工贸易,迅速建立了基地,占领了市场,赢得了利润。随后乘势在广东、重庆、江西、新疆等地办起了7家企业、8家公司。2000年12月,石门的企业拥有了自营进出口权,产品销往美欧等发达国家。在外地的企业赢利后,又引进先进技术,回村投资建起了高档出口产品生产基地; 与德国、加拿大和中国科学院联合建立良种牛胚胎分割移植加工的产学研基地。事实证明:走出山门天地宽。

    吴奇修说,做村官需要勇于坚守。坚守尊重百姓的情感,坚守自己信奉的理想信念,更重要的是,坚守自律、廉洁和诚实正直的本色。有些“精明人”猜测吴奇修早就做好了“人生设计”,对此,他回答说:“少一点自我设计,多几分脚踏实地,才能克服浮躁情绪和功利思想,在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假如真能未卜先知进行所谓‘人生设计’的话,我想结果很可能不是今天这个样子。因为,世界是时刻处于运动变化之中的,做所谓‘人生设计’的人是用静止的观点、唯心的观点看变化着的世界,正如一只矫健的鸟身上绑上黄金,那它绝对飞不高、飞不远。特别是那些功利心太强的‘聪明人’,更是难以忍受10多年时间在最基层创业所必须经历的清贫、孤寂、误解和艰辛。毕竟,当时没有任何人事先向我承诺过什么。”

    有人说,一个人如果在14岁时不是理想主义者,他一定庸俗得可怕;如果在40岁时仍是理想主义者,又未免幼稚得可笑。但是吴奇修认为,在市场经济时代,一个人仍然坚持做理想主义者,决不是 因为幼稚,而是精神上高度成熟和自觉、内心足够坚强和阳光的体现。

    吴奇修心语:

    追求幸福是人类共同的本性。但是,怎样去理解幸福,怎样把握幸福,却是因人而异。我认为,幸福其实就是自己的一种美好感觉,是能够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做自己擅长做的事,做既能造福社  会又能实现自身价值的事。人当然不能生活在真空里,人要实在,但不能太“实际”。太“实用主义”了,就很难承载社会的理想和责任,也会让自己变得不快乐。

    激情是一位成功者的重要品质。尽管时代在变化,不能要求所有的人都要有忘我的理想,但青年知  识分子总是应该有点精神的。真正的理想主义者往往在激情过后,要经受时光的煎熬和磨砺,要能  坦然面对误解、非议和打击,要能够接受甚至融入平和、平凡、平淡的生活,但他始终会保持阳光  的心态,不管多苦多难也绝不言弃、绝不言悔!
 

教程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