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教程

梁武帝的雅量

3/31/2019 4:48:30 PM 人评论 次浏览

梁武帝萧衍是中国第一个信佛的皇帝,并且是一个多才多艺,学识广博的学者。他的政治、军事才能,在南朝诸帝中可以说是堪称翘楚。史书称他:「六艺备閒,棋登逸品,阴阳纬候,卜筮占决,并悉称善。……草隶尺牍,骑射弓马,莫不奇妙。」他很好学,从小就受到正统的儒家教育,「少时习周孔,弱冠穷六经」,即位之后,「虽万机多务,犹卷不辍手,燃烛侧光,常至午夜」。

这样的皇帝治理国家应该是得心应手的吧。前期的梁武帝是很有作为。然而,梁武帝成为一个信佛的皇帝后,尤其在后期,因笃信佛教,把国家搞得乌烟瘴气,最终也断送了自己的性命。作为一个拥有至高无上权力的皇帝,在自己笃信佛教,而整个国家也跟著自己信仰佛教之时,遭到了另一个学者,著名的哲学家,无神论者范缜极力反对。为此,范缜写出《神灭论》,严厉批判信佛而给国家与百姓带来的灾难。梁武帝虽然气急败坏,但并没有用手中的权力,阻止范缜发表自己的言论。在组织国家的文人、笔杆子与范缜论战,而最终败下阵来时,梁武帝更没有用权力,像中国所有的几千年来的帝王一样,打击范缜,使范缜在「肉体和精神上一併消失」,而且,梁武帝依然让范缜做著自己的官,终老一生。在这裡,我们就不得不敬佩梁武帝的雅量了。

梁武帝一生活了八十六岁,在位四十八年,「几可谓以佛法治国」。在他统治期间,佛教被抬至国教的高度。他不但修造了大量佛寺佛像,而且还翻译和撰写了大量佛教著作,亲自召集佛法大会讲经说法。梁武帝前后设大会十六次之多,并曾三次捨身同泰寺,他的大臣们前后用赎身钱至三亿万,才把他赎回。据统计:梁代佛教最兴盛时佛寺多达两千八百四十六所,僧尼八万两千七百馀人。这样不顾国家治理的基本法则,而一厢情愿地用佛法治国,当然要遭到有识之士的反对。

但这样笃信佛教的皇帝,在他人明确反对信仰佛教时,却能克制自己,没有致反对者于死地。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封建纲常理论中,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这是佛的力量与宽容,还是梁武帝个人修养所产生的力量与宽容?我们不好推测,也许兼而有之吧。但中国专制与残暴的漫长历史却因有了梁武帝的宽容,他非同凡响的雅量,而显得有了一丝生气。

为了不让范缜的《神灭论》在更大的范围流传,当时最高的僧官大僧正法云上书给梁武帝说:「范缜所著《神灭论》,群僚尚不知道它的观点,先以奏闻。」提醒梁武帝萧衍用皇帝的威严压服范缜。萧衍欲崇尚佛教,当然也必须搬开《神灭论》这块绊脚石。但为了表示他的宽宏大量,他首先解除了对范缜的流放,将他召回京师建康,并授以中书郎和国子博士的官衔。紧接著,梁武帝又布置了对范缜的围攻。为了确保一举成功,他颁布了《敕答臣下神灭论》的诏书,为这次围攻的总动员令。他在诏书中首先定了神不灭的调子。诏书说:「观三圣设教,皆云神不灭。」同时,训斥范缜「不求他意,妄作异端」,「违经背亲,言语可息」。并引经据典,说灵魂不灭在儒家经典裡是有记载的。为了表明自己并非以势压人,梁武帝把这次围攻定为学术讨论,他说:「欲谈无佛,应设宾主,标其宗旨,辨其长短,来就佛理以屈佛理,则有佛之义既踬,神灭之论自行。」所谓「设宾主」是当时流行的一种问答论文体;所谓「就佛理以屈佛理」,言外之意是让范缜放弃真理。

范缜对此毫不示弱,他坚持真理,绝不妥协,勇敢地接受了梁武帝萧衍以及众僧名士的挑战,并将《神灭论》改写成有宾有主、一问一答的文体,共设三十一个问答。萧衍见范缜不肯就范,于是唆使光禄寺大僧正法云写了《与王公朝贵书》,发动朝野僧俗,一齐上阵,轮番向范缜展开进攻。先后参加围攻的有六十四人,共拼凑了七十五篇文章。可是,他们多是无真才实学的御用文人,才华、文笔、思辨能力与范缜相去甚远,只能以谩骂代替争论。他们指责范缜「欺天罔上」、「伤化败俗」,叫嚣取缔「妨政实多」的《神灭论》。范缜从容自若,沉著应战,据理驳斥,史称「辩摧众口,日服千人」。当然,围攻者中也不乏辩士。东官舍人曹思文,能言善辩,笔力不凡,接连写了《难神灭论》和《重难神灭论》,但与范缜交锋后,亦一筹莫展,不得不承认自己「情思愚浅,无以折其锋锐」。

在这场论战中,范缜终于以胜利者的姿态出现,并被载入史册。梁武帝对他无可奈何,只好既不贬黜,也不升擢范缜,让他位居国子博士,直至死。《神灭论》也未予以取缔。

而梁武帝与范缜之间还发生过这样的故事。

范缜刚任尚书左丞,一天,梁武帝设宴招待群臣。梁武帝志得意满,对群臣说:「朕终日听政,孜孜不倦,希望能知道自己的得失。你们可以说是人才济济,望畅所欲言。」范缜为人耿直,站起来说:「司徒谢胐徒有虚名,不涉政务,但陛下却如此重用。前尚书令王亮擅长治国,陛下却废为庶人。对此愚臣百思而不得其解。」梁武帝听了这番话,脸色变得十分难看,他厉声说:「你还可以更改你所说的话。」范缜固执己见,并无惧色,梁武帝恼羞成怒,宴会不欢而散。而范缜却没因此受到打击与责难。

一千多年过去了,从古到今,因一言不慎,因一个眼神或动作,冒犯了君王的「龙颜」,而被下大狱,而被砍掉脑袋的人层出不穷。梁武帝对反对自己的人虽然也怒不可遏,但他却能用巨大的克制力,使自己不用皇权来滥杀与自己意见相左的人,尤其是反对自己的人。在中国历史上,这样的君王少之又少。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梁武帝的雅量是值得称赞的。

教程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