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逼创业
我是1990年以留学的名义从广东肇庆来到新西兰的,当时全部财产只有600块纽币和一个行李箱,一下飞机到学校交过房租和押金,剩下的还不到一半。后来学校倒闭,我只能靠在餐厅打黑工过活。所幸这时我认识了我太太Winnie。1996年年底,在岳父的支持下,我们在著名的旅游城市罗多鲁瓦,盘下了OPPIE’S这家只有48平方米的简陋小店。
新西兰是英联邦国家,炸鱼和薯条作为典型的英式快餐,薯条鱼快餐店到处都是。对于当时的我,选择这行无疑是最容易上手的。
首次创业我们满怀希望、兴奋,同时压力也很大。第一天时,只有我和阿斌(也是来自广州的留学生),我们讲一口破英文,经验又不够,胆战心惊地撑着——直到下午5点,太太和大舅子赶到,我们才松一口气。所幸辛苦总有回报,干到午夜12点,当天营业额是1100多纽币,把我乐坏了!
然而好景不长,生意很快就冷清下来。为什么别人营业时间比我们短,生意却比我们好呢?
我和阿斌绞尽脑汁,最后决定到附近那家薯条鱼店看看别人有什么秘密——凌晨打烊后,我们打着电筒走到那家店的后面,打开垃圾桶,慌慌地翻着那些包装箱和袋子,记下他们用的货和牌子……
暗渡陈仓
2002年度结算,会计师告诉我们营业额与1997年比提升了80%,可是利润才上升20%!这让我明白了,原来不是干得多,得到就多!
这几年我们没有涨价,可是原材料却不断加价,我们推出的特价套餐太多,使得高消费者也会选择特价餐,雇的员工也多了,虽然价廉物美让我们赢得口碑,但是在商言商,总不能一直如此。我意识到必须创新了。
怎么创新?
有一次和一个新西兰朋友聊天,他说:“我们新西兰人的墓地可比你们中国人的大得多。”我问为什么。他笑了:“因为我们胖啊!棺材尺寸都要加大!”
这番自嘲给了我灵感。我查资料发现,新西兰人的肥胖率竟然一度排名世界第三,这跟他们喜欢吃油炸食品有很大的关系。如果能想办法降低油炸食品中的含油量,同时又不破坏口感,是不是能受到他们欢迎呢?
办法倒是有,只需要在两个环节下功夫:一是把动物油换成植物油;二是控制合适的油温。要做到这两点都不是难事,但关键是怎么转变新西兰人世世代代用动物油烹饪食物的观念。
三个月后的某一天,我公布了店里将使用植物油的消息。意料之中,立刻就有投诉上门了。我淡定地告诉“抗议者”:“其实我三个月前就已经使用植物油来制作薯条鱼了,这三个月中,你们发现有什么不同了吗?”
——他们目瞪口呆!哈哈!我的小计策成功了!
不过,要想让新西兰人彻底接受植物油并不容易,后来我特意请了专业机构做测试,结果显示,用我的方式制作出来的薯条含油量只有6%,比新西兰的行业标准还要低3个百分点。有了令人信服的数据,OPPIE’S健康饮食这块招牌算是立起来了。
为了研究如何让食品更美味健康,我们所有的员工包括我的孩子,还参加了新西兰薯条协会的网上培训,并全部取得了合格证书。
后来OPPIE’S开辟了中餐区,我们还把这一概念延伸到做中餐中去:不用味精提鲜,而是靠保证食材新鲜、食油健康来烹饪出真材实料的美味食品。
我给的比你想要的更多
很快,一个问题就来了——成本大幅增加。在新西兰,通常25千克装的动物油价格是36纽币,而植物油15千克要50纽币。换成植物油后,每使用1千克油的成本大概是过去的两倍。
为了平衡收益,OPPIE’S每份薯条减量到330克,售价提高到2.4纽币,成本在1纽币左右,而其他薯条鱼店,每份薯条550克,平均售价是1.85纽币,成本不到0.7纽币。这样算下来,OPPIE’S每份薯条的利润大概是1.4纽币,比竞争对手的薯条还要多出0.25纽币。
提价减量肯定是有风险的。总有客人质疑:为什么分量比别的店少一些?我耐心解释,根据新西兰薯条协会的健康指引,330克是人体摄入薯条最适合的分量,并不是量越多越好——这是事实!
更重要的是,要想提价减量的同时还能赢得更多的顾客,唯一方法就是提供更优质的食物和更好的服务。
一方面我们把省出来的成本金额投入到食材的健康方面:购置先进的设备,选用最好的原材料;另一方面,我注意到,新西兰的薯条鱼店大部分是夫妻店,小本经营,做生意并没有更大的志向,因为压力小,他们更愿意把时间和金钱花在享受生活上。而且新西兰的薯条鱼店通常都只有四五十平方米,因为是外卖店,不需要为客人提供餐桌,店主不会在扩大店面上投入更多的成本。 换句话说,别人都是小店的思维,我如果能用做大店的态度来做小店,就一定能超越他们,而且我觉得如果能给顾客提供一个宽敞舒适的等餐环境,OPPIE’S一定能吸引更多的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