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教程

“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张良

12/31/2018 4:27:24 PM 人评论 次浏览

张良,字子房,生于战国末期韩国城父(今安徽毫县东南),出身于贵族世家,祖父曾连任战国时韩国三朝的宰相。父亲也继任韩国二朝的宰相。至张良时代,韩国已逐渐衰落,亡失于秦。韩国的灭亡,使张良失去了继承父亲事业的机会,丧失了显赫荣耀的地位,故他心存亡国亡家之恨,并把这种仇恨集中于一点——反秦。秦灭韩后,他从事抗暴活动,捐出家财,雇了一个力士在博浪沙狙系秦始皇,但误中副车,没有成功。博浪沙遇刺使秦始皇大怒,下令天下大索十日,追查刺客。陈胜、吴广农民起义爆发后,他聚众起兵反秦,后依附刘邦,成为刘邦的重要谋士。

在他年轻时,曾有过这么一段故事。那时的张良还只是一名很普通的青年。一天,他漫步来到一座桥上,对面走过来一个衣衫破旧的老头。

那老头走到张良身边时,忽然脱下脚上的破鞋子丢到桥下,还对张良说:“去,把鞋给我捡回来!”张良当时感到很奇怪又很生气,觉得老头是在侮辱自己,真想上去揍他几下。

可是他又看到老头年岁很大,便只好忍着气下桥给老头捡回了鞋子。谁知这老头得寸进尺,竟然把脚一伸,吩咐说:“给我穿上!”张良更觉得奇怪,简直是莫名其妙。

尽避张良已很有些生气,但他想了想,但是帮忙就帮到底,于是他还是跪下身来帮老头将鞋子穿上了。

老头穿好鞋,跺跺脚,哈哈笑着扬长而去。张良看着头也不回、连一声道谢都没有的老头的背影,正在纳闷,忽见老头转身又回来了。他对张良说:“小伙子,我看你有深造的价值。这样吧,5天后的早上,你到这儿来等我。”张良深感玄妙,就诚恳地跪拜说:“谢谢老先生,愿听先生指教。”

第5天一大早,张良就来到桥头,只见老头已经在桥头等候。他见到张良,很生气地责备张良说:“同老年人约会还迟到,这像什么话呢?”说完他就起身走了。走出几步,又回头对张良说:“过5天早上再会吧。”张良有些懊悔,可也只有等5天后再来。

到了第5天,张良刚刚躺下睡了一会,还不到半夜,就摸黑赶到桥头,他不能再让老头生气了。过了一会儿,老头来了,见张良早已在桥头等候,他满脸高兴地说:“就应该这样啊!”然后,老头从怀中掏出一本书来,交给张良说:“读了这部书,就可以帮助君王治国平天下了。”说完,老头飘然而去,还没等张良回过神来,老头已没了踪影。

等到天亮,张良打开手中的书,他惊奇地发现自己得到的是《太公兵法》,这可是天下早已失传的极其珍贵的书呀,张良惊异不已。

从此后,张良捧着《太公兵法》日夜攻读,勤奋钻研。后来真的成了大军事家,做了刘邦的得力助手,为汉王朝的建立,立下了卓著功勋,名噪一时,功盖天下。

张良足智多谋,曾为刘邦出了不少好主意。他建议刘邦联合英布、彭越,重用韩信,使刘邦手下人才云集。刘邦从奉楚怀王之命西进,到进人关中,迫使子婴投降,历时仅一年,由于他采纳了张良的计谋,保证了军事上的顺利进展,从而赢得了时间,终于比项羽抢先一步进入关中。在鸿门宴上,张良以其大智大勇,既巧妙地帮助刘邦安全脱离虎口,又使项羽内部埋下了君臣相隙的祸根。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之计,把项羽的注意力引向东方,从而放松了对关中的防范,为刘邦赢得了宝贵的休养生息的时间。大败项羽后,张良劝刘邦不要立六国之后,主张追击项羽歼灭楚军,为后来统一大业的完成减少了不少麻烦。他辅佐刘邦统一天下,建立了汉朝。汉初,刘邦封功臣时称赞他“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外”,受封为留候。

张良素来体弱多病,自从汉高祖入都关中,天下初定,他便托辞多病,闭门不出。随着刘邦皇位的渐次稳固,张良逐步从“帝者师”退居“帝者宾”的地位,遵循着可有可无、时进时止的处事原则。在汉初刘邦翦灭异姓王的残酷斗争中,张良极少参与谋划。在西汉皇室的明争暗斗中,张良也恪守“疏不问亲”的遗训。

张良目睹彭越、韩信等有功之臣的悲惨结局,联想范蠡、文种兴越后的或逃或死,深悟“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的哲理,惧怕既得利益的复失,更害怕韩信等人的命运落到自己身上,再加上身缠病魔,体弱多疾,于是自请告退,摒弃人间万事,专心修道养精,崇信黄老之学,静居行气,欲轻身成仙。但吕后感德张良,劝他毋自苦,张良最后还是听从了劝告,仍就服人间烟火。直至汉惠帝六年(公元前189年)病逝于长安。

教程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