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保罗还是个16岁的学生,他利用暑假的时间报考了伦敦建筑学院的暑期班,班里集中着各式各样的人才,他们大多像保罗一样,天生喜欢建筑艺术,想设计出独一无二的艺术品,以名垂千古。
保罗穿着讲究,发型简单却成熟。在学习班里,他是个积极分子,绝不允许自己落后于他人,因此每逢遇到难题时,总会第一个起身提问或者作答,他是教师眼里的骄子。
两个月的时间很快过去,按照要求,毕业生需要设计一套建筑方案作为暑期结业证明。保罗十分喜爱唯美艺术,在他的眼里,美通常是设计师第一个需要考虑的要素,因此,他设计的图案大多显得过于理想化,许多老师说他设计的方案虽好,可惜无法实现,一个无法付诸实施的艺术品只能是镜中花、水中月。
可保罗坚持将美丽进行到底,他又设计出来一套类似于碗形的建筑方案,他说如果伦敦举办奥运会,可以将主体育场设计成碗的形状。
评点老师由4人组成,他们对保罗作品的美观性大加赞赏,却对其可实现性褒贬不一。保罗并没有得到结业证书,他面临两个选择,要么是直接离开,得不到结业证书;要么是需要再利用业余时间补习,重新上交毕业设计图案。
保罗对自己的作品信心满满,他跑到主管老师的家里,详述了自己作品的设计理念,请求老师向评点小组进行解释。再者,自己下学期还有课程,如果无法结业,这段时间的努力岂不是白白浪费掉了?
主管老师十分热心地找到了评点小组,但小组组长卡特老师无奈地摇摇头,说他的成绩不合格,一套无法实现的方案无法通过审核。
保罗一怒之下离开了建筑学院,利用业余时间修改自己的设计。他骑着自行车跑遍了整个伦敦城,寻找适合碗形设计的建筑物原形,两个月后,重新上交的方案只是作了轻微的修改:碗形的图案外檐原来是垂直的,现在改成了椭圆形的,这样设计更增加了美观度。当他的图纸重新摆在点评老师面前时,卡特老师拍案而起:“你的图案光是强调美观性,实用性呢?谁会将一个碗的形状用在建筑物上,你能告诉我吗,全伦敦有没有,全世界有没有?一个无法实现的梦想只是幻想而已。”
失败的打击一度使得保罗自暴自弃,他不得不放弃了寻求结业的资格。高中毕业后他报考了大不列颠建筑学校,主修建筑专业,努力研究世界各地的建筑艺术。但在他的心中,设计出一套特立独行的碗形图案,依然是最美丽的理想。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鸟巢美轮美奂,震撼了全世界,保罗自费来到了北京,绕着鸟巢潜心研究。回去后,他翻阅了历届奥运会主体育馆的设计方案,发现了一个问题:所有的体育场在奥运会后的二次利用率不高,存在严重的浪费现象,鸟巢也难逃此厄运。
保罗重新坐在书案前面,他心中碗的形象瞬间成形,他想将伦敦奥运会的主体育场设计成碗的形象,上层设计成可以拆卸的构件,将来比赛结束后,比赛场馆可以拆掉,挪作他用,既环保又不浪费成本。
他喜出望外、废寝忘食地进行研修与设计。三个月后,伦敦奥运会主体育场设计方案揭幕:伦敦碗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美观大方的外观,象征了伦敦的包容与博大,简直可以与鸟巢相媲美。
2012年5月,伦敦碗的设计者保罗·韦斯特伯里应邀到中国演讲。他详细阐述了设计的初衷与理念。在提到少年时,他无不激动地讲述道:“从一开始我就坚信,美丽是无罪的,所以下定决心将美丽进行到底。任何设计理念,都要将美丽当作第一个设计要素,就像人的心灵,美丽的心灵将永远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