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补的利与害
养生应当谈食补,治病当论用药攻。然而,听到的人都觉得逆耳,认为我说得怪异。因为讨论滋补的人都知道补的好处,却不知道补的害处。药补有六种方法:平补、峻补、温补、寒补、筋力之补、房事之补。用人参、黄芪之类为平补;用附子、硫黄之类是峻补;用豆蔻、官桂之类是温补;用天门冬、五加皮之类是寒补;用巴戟、苁蓉之类是筋力之补;用石燕、海马、阳起石、丹砂之类是房事之补。这六种,就是近代人们所说的药补法。若用它们来治病,非但徒劳无功,至于它们引起的祸害,就更难以说清了。《难经》上说:“东方实,西方虚,泻南方,补北方。”这是说肝木实而肺金虚,于是就要泻心火、补肾水。按照这种方法,就与前面所说六补全不相干了。
试举几例证明药补是怎样害人的,如疟疾本是人在夏天受到暑气伤害所致,议论的人认为是脾寒引起的,于是就补脾,然而温补就会有危险,峻补就会使人丧身。伤寒热病好了以后,如果用温辛的药剂来补,热就会重新发作,重者会不治身亡。如果是大出血,在血止以后,如果用温补,血就会发热,则会导致小便不利,或者引起水肿。患霍乱吐泻,本是风湿热三者一起造成的,温补就会危及生命,峻补又会使人丧命。小儿疮疱痊愈之后,如果用温补,必定发生痈肿焮痛。妇女大产以后,心火未降,肾水未升,若用黑神散来补,轻者危害身体,重者会导致死亡。老人眼睛失明、耳朵失聪,肾水衰弱心火旺盛,如果峻补,就会使肾水更枯,心火更盛。老人肾虚,腰脊疼痛,肾脏恶燥,腰是肾居处之府,峻补就会使肾更虚。老人肾虚无力,夜间小便频繁。这时因为肾主宰脚,肾水虚而心火不下,所以就会脚软;心火上行侵入肺而不入膀胱,所以夜里多小便。如果峻补,心火就会越往上行,膀胱就更寒了。老人喘气咳嗽,是虚火侵肺,如果温补则会加重病情,峻补则有生命危险。停止喝酒的人不能补,补就会使痞闷反增。脚沉重的人不能补,补则会使胫膝反而变得更沉重。男子在二十岁左右时精液不足,女子在二十岁左右时月经不流,都是二阳病(精少血衰。——译者注)。此时医家如果不加明辨,就会当做积冷极惫来治,用温平药物来滋补。积温尚且能生热,而何况用燔针灸脐中、艾火灸手足脘骨。《内经》中本来并没有痨症,如此施治也会成为痨病。如果病人烦渴、咳嗽涎痰、肌疲、时冷时热、寝汗不止、日高颜赤,人们都把它当做传干痨(传尸痨。——译者注),不知道本来没有这种病,是医家乱治造成的。二阳就是阳明胃经,如果心受二阳的影响,人体的血就会不周流;脾受二阳的影响,就会消化不良。所以男子少精、女子不来月经,都由于房事过多,因此在看病时,隐瞒病情或是弯曲事实的事情,都是不能做的。只有洞知涌泄之法的人,才能治疗这个病。又如,阳春三月,风损伤了荣,荣生血,所以阴血就会受到损伤;热伤害了卫,卫生气,所以气之阳就会受到伤害。这些病刚刚发生后,症状多与伤寒相似,头痛身热,口干潮热,几天不大小便。张仲景所说的“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目不欲开者”就是这样。如果用寒药来医治,就会损伤脏气;如果用温药来滋补,火就会反助风热,使人身体发黄长斑,温毒热毒会更加严重。体表感受风温厉害的,如果眼睛直视、潮热、谵语、意识混乱而伸手乱抓、惊惕而死,就是温补的罪过。
《内经》虽说“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但气属阳,苍天以五气来滋养人;血属阴,大地用五味来滋养人。切戒有所偏重,也就不会以温为热了。又若经书中说:“损者补之,劳者温之。”这里的温是温存的温,怎能把温当做热呢?还有如果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这是权衡母子使二者得以平和。又怎么在燔针壮火,炼石烧砒、硫、姜、乌、附之后,才称之为滋补!所谓补上要缓,补下要急,又哪里用得着用上述药物来急补呢?药物自有酸、苦、甘、辛、咸、淡、寒、凉、温、热、平,相互之间如君臣佐使制约。所谓平补,使阴阳两者平定就是平补。无奈时下的人往往恶寒喜温,甘心承受酷烈之毒,虽死而不悔,真是可悲可叹啊!
我用补法却不是这样,只攻下过盛之气,不胜之气就自会平息了。治病之道在于,损伤多余的,用来补不足的。我曾经说过,探吐自会出汗,取下自会滋补,难道不是这样吗?我用补法,一定要看到病人是可以补养的,然后才会给他用补法。先前,维扬府判赵显之,病后虚弱,拉褐色的大便,这是洞泄寒中病,一闻到大黄气味就会注泄。我给他诊脉,两手脉象沉而软,于是就艾灸分水穴百来次,再给他服桂苓甘露散、胃风汤、白术丸等药,不到几个月就好了。又有息城酒监赵进道,腰部疼痛,一年多也不见好转。他两手脉象沉实有力,我就用通经散下五七行,再以杜仲去粗皮,炒断丝,研成细末,每次服三钱;用猪腰子一枚,薄批五七片,先用椒盐腌去腥水,把药放在里面,用荷叶包好,外面再用几层湿纸封住,用文武火烧熟,让他临睡前细嚼,用温酒送下;每天早上,用无比山药丸一服,几天就好了。相台监酒岳成之,病虚滑泄,日夜不止,肠中有声音,口中生疮,俗称心劳口疮,三年未愈。我用长流水,同姜、枣煎五苓散五七钱,让他空腹服下,以治其下;再以宣黄连与白茯苓去皮,各用等分研成细末,用面糊做成丸子,饭后用温水送服三五十丸,以治其上。他百天就痊愈了。汝南节度副使完颜宝,患脏毒病,便血不止,发渴,时寒时热,已达六年了,人日渐消瘦,软弱无力,面色发黄。我给他诊断,他两手的脉沉入肉里,轻摸摸不到,身体冰凉,《内经》中说身体寒说明荣气在,可以治。于是我先用七宣丸下五七行,再用黄连解毒汤,加当归、赤芍药,与地榆散煎服,一月就好了。像这几个病症,我虽然是用补,但未尝不是用药攻在先。为什么呢?因为病邪如果没有除去,就不能说是补,此时的补就是帮助病邪。所以,在疾病消除以后,就没有比用五谷滋养、五果护助、五畜补血、五菜补实来滋补更好的了。只要所吃的食物与五脏相宜,不要有所偏重就行了。
是药都有毒,并非只有大毒小毒才称之为毒,即便是甘草、苦参等药草,也不能说没有毒,服食多了,必然会使体气有所偏胜,“气增而久,夭之由也”。所以君子贵在流通不贵凝滞,贵在和平不贵强盛。卢氏说:“强中生百病。”这是至理啊!人只要自恃力强,房劳之病就要发作,哪里是在注重滋补啊!太宗宪宗真性聪慧,仍陷于流俗之弊,被方士燥药所误;韩愈和元稹,尚且死于小便不通、水肿;有服用丹药而与几个妻妾交合死于暴脱的;有服草乌头、如圣丸而死于须疮的;有服钟乳石、硫磺,小便不通的;有习气求子而死于精血的;有嗜酒而死于发狂见鬼的;有好茶而成茶癖的。于是我们知道,各种药都不可久服,只可用来攻伐病邪,病邪一去就应停服。监察陈威卿,患咳嗽病,服了几年钟乳粉,后来呕血身亡。唉!以后谈补的人,还有可能遇到这种事的。
〔金〕张从正:《儒门事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