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
【释义】
比喻有毅力,不怕困难。
【出处】
《列子·汤问》:“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故事
传说在古代冀州有位90岁的老人,住在太行、王屋两座大山的对面,名叫愚公。愚公苦于山北道路的阻塞,就把全家人聚在一起商议说:“为了你们和今后的万代子孙,我们尽力挖平这两座大山,使路从豫州南部一直通到汉水南岸,你们觉得怎么样?”众人纷纷表示赞成,只有他的妻子疑惑地问:“你的年纪这么大了,仅凭个人的力量,连魁父这样的小山丘都铲不平,何况这两座大山呢?况且土石堆到哪里去呢?”
还没等愚公答话,一些儿孙便抢着说:“我们大家一起努力,把土石运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面。”于是,愚公带领着子孙凿石头,挖泥土,开始了搬山的大工程,再把土石运送到渤海边,连邻居家七八岁的小男孩也来帮忙。河曲有个叫智叟的老人听说了此事,过来对愚公说:“你可真笨啊!凭你的老弱之力,连个山头都铲不掉,又能把这两座大山怎么样呢?”
愚公听后,长叹一声说道:“人家都说你聪明,可你的见识还不如我邻居家的小孩子啊!难道你不知道,我死了还会有儿子在,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而这两座山虽然高大,却不会再增高加大,我们世世代代干下去,怎么会挖不平呢?”
后来,天神听说了此事,害怕他日夜挖山不已,就告诉了天帝。天帝感动于愚公的诚心,命令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两座山,一座放在朔东,一座放到雍南。从此,冀南、汉阴两地再也没有阻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