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领神会
【释义】
领、会:领悟,理解。指对方没有明说,心里已经领会。
【出处】
唐·田颖《游雁荡山记》:“将午,始到古寺,老僧清高延坐禅房,与之辩论心性切实之学,彼已心领神会。”
故事
明朝时期,明孝宗昏庸无能,朝中大小事务全都交由宦官刘瑾处理。刚刚考中进士的李东阳投到刘瑾门下阿谀奉承,当时很多人都鄙视他这种行为,李东阳却乐此不疲。他为人做事的品行很差,但文章却写得不错,尤其是一些诗作,在当时的文坛上极有影响,甚至以其为中心形成了“茶陵诗派”。
李东阳在论诗时说道:“写诗是讲求格律的,格律就是写诗的规矩。要写好诗,必须按诗的规矩,但这并不是要求诗人永久不变,如果刻板地按照格律来写,不一定能写出好诗。此外,写诗还要讲究艺术,也就是说要熟练、灵活地运用诗的格律。如果要想写出好诗,首先要掌握写诗的诀窍,也就是心领神会,总结心得,否则就是有人天天拎着耳朵教,也写不出好诗。”
【用典】
律者,规矩之谓,而其为调,则有巧存焉。苟非心领神会,自有所得,虽日提耳而教之,无益也。
——明·李东阳《怀麓堂诗话》
读书有得,冥然感于中,心领神会,端坐若失。
——明·吴海《送傅德谦还临川序》
闻语法要,辄心领神会。
——明·赵弼《觉寿居士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