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延残喘
【释义】
苟:苟且,勉强。延:延续。残喘:临死前的喘息。勉强拖延最后的一口气,比喻勉强维持生存。
【出处】
宋·俞琰《席上腐谈》:“愚少也多病,羸不胜衣,所以苟延残喘而至今不死,亦《参同契》之力也。”
故事
春秋末期,晋国的大夫赵简子率领手下在中山进行大规模的狩猎活动。动物们听到喧嚣声,都吓得四处逃窜。一只恶狼正巧从赵简子的车前跑过,他立即朝它射了一箭,却被狼躲了过去,于是赵简子驱车紧追不舍。
有位叫东郭先生的人正骑驴在路上行走,忽然看到前方尘土飞扬,人马嘈杂。还没等他弄清楚发生了什么事,一只狼跑到他面前,气喘吁吁地哀求说:“先生,看您是位读书人,心地一定非常善良,后面有人追杀我,请您救救我这苟延残喘的性命吧!我一定不会忘记您的大恩大德!”
东郭先生顿生怜悯之心,赶紧把书从口袋里倒出来,让狼钻进去。赵简子赶过来,问他是否见到一只狼,他撒谎说没看见。等狩猎的人马走远后,狼从口袋里爬出来说:“既然先生已经做了桩好事,索性就把好事做到底。现在我饿极了,让我吃掉你吧!”说完张开血盆大口向他扑来。就在这危急时刻,大路上来了位老农,他用计将狼骗进口袋,然后系紧袋口将狼打死,救了东郭先生的命。
【用典】
亮自七八月之交,一病垂死,今幸苟存延喘,百念皆已灰灭。
——宋·陈亮《与范东叔龙图》
在这种明诛暗杀之下,能够苟延残喘,和读者相见的,那么,非奴隶文章是什么呢?
——鲁迅《〈花边文学〉序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