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为彼岸,只为海
江苏考生
人往往为达到理想的彼岸忙忙碌碌,却忽略了海——追求的过程。
为了应付考试,学生背诵名言名篇,他们只求背诵,却忽略了诗歌中奇美的意境。
老杜春夜咏蛾,小杜清明问路;陆放翁卧听夜阑,僧志南杖过河东;易安居士叹红肥绿瘦,诚斋主人赏荷叶凝珠;张志和泛舟垂钓不须归,苏东坡淡妆浓抹拟西湖。
在如此秀美的意境中学习语文,是一种享受。
再看那静谧的河塘,无声的冷月,秦皇岛外滔天白浪中的打渔船,青天里的一行白鹭,沉舟侧畔的点点白帆,山重水复的柳暗花明,哪一处不是美到极致。
学习的过程充实丰富了,自然也就达到了彼岸。
生活更是如此。
三毛到达生活的彼岸,是穿沙漠过程中对生活的不断领悟与反思;
贝多芬到达生活的彼岸,是失聪后用心灵碰撞黑白键过程中的顽强;
凡·高到达生活的彼岸,不是身后作品卖出天价,而是作画过程中生命的投入和亢奋的状态。
孔子的彼岸是“闻达于诸侯”,然而孔子事鲁,仅授以礼乐之官,这与他的“彼岸”相去甚远。这时,他看到了“海”,于是收三千弟子,著作《论语》,为后世尊为“先圣”。
庄周骑青牛出关,将自己生活中的感悟记录下来,遂成《道德经》,庄周乃是为记录自己充实丰富的生活领悟与经历。在那个文化趋从于权势的时代,在那个清风夜唳的黑夜,在人们昧昧昏睡之时,庄子看重的是生活过程的充实、丰富。
翻滚的波涛,乃是为了承载帆船;忙碌的蜂蝶,乃是为了探寻花踪;平地里吹起的野风,乃是为了成全一种空旷。然而躁动的心,你在乞求着什么?
注重过程的充实与丰富,如同明月照花,在形成风景的同时自己也成了风景。
过程的充实与丰富,使人生命中充满欢乐。
不为彼岸,只为海。
得分指数
审题:★★★★
立意:★★★★★
语言:★★★
结构:★★★★
名师点评
本文题目别致,作者选用“不为彼岸只为海”这一题目,不仅比喻贴切,而且彰显主题。文章主体部分选取普通学生和名人事例,从“学习”和“生活”两方面进行论证,立意深刻,结构严谨。文中较多地运用对偶、排比、比喻、引用、设问等多种修辞手法,尤其对诸多诗词名句的化用,显示了作者平日丰厚的素材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