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教程

六、中元节:鬼节这天能不能上街?

2/21/2021 9:38:53 PM 人评论 次浏览

六、中元节:鬼节这天能不能上街?

传说中元节这一天,月黑风高,忌出门逛街、网友见面,不然你都不知道见的是什么鬼……

有没有想过,本来好好的一个传统节日,咋过着过着,就像老外玩cosplay的万圣节了呢?

文化碰撞是好事儿,但你至少得知道——

中元节是怎么来的?

首先有个概念要理清,普通节日都是经过时间打磨,慢慢演变成今天这个样子的,但中元节却是个拼凑起来的节日!

一、鬼是怎么来的?

“鬼”这个词,出场自带封建迷信色彩,但如果我们把它当成一种文化来理解——

其实它的产生有很多科学内涵

话说人有生老病死,但很久很久以前,义务教育没普及,人们没啥文化,没法解释各种奇葩的现象。

既然脑子不够用,大家就洗洗睡吧,反正睡着睡着就会做梦,梦到山川江河,梦到万家灯火。

醒来之后,由于梦境太真实了,人们就认为是自己的精神离开了肉体,去游历万乡,所以人应该分成两部分:

这就是魂魄思想,魂是精神,魄是肉体、体魄,两个拼起来才是一个大活人。

客观地说,之所以有这些奇葩说法,都是因为古人解释不了梦是咋回事。

有时候人们做梦,还会梦见死去的亲人像活着一样,来托付点儿事,俗称托梦。

于是古人们就觉得,人死了,肉体消失,但代表精神的灵魂,还存在于天地间——

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灵魂,就是最初的概念。

照这么说,鬼就是老祖先啊,那祖先在阴间过得咋样?能顺手保佑一下后代子孙不?

古人们继续开脑洞,怎么能联系到祖先的鬼魂,表达一下思念呢?

祭祀啊!

这就是人类文明里很重要的祖先崇拜,后来陆续还产生了烧纸、扫墓之类的仪式,为的是祈求祖先保佑。

问题来了,啥时候祭祀比较好呢?

基本上,只要你有心,全年都可以,比如初一、十五、忌日、祭祖节日……

就像陷入爱河的情侣,只要心中有爱,天天都是情人节一样。

那中元节为啥在七月呢?

这跟古代阴阳学说有关系,混子哥先从阴阳学说角度讲。

古代人仰望宇宙,观察万物,吃饱了之后,总结出一个思想:

物质都是由阴阳组成的!

古人们根据这个理论,推算出一年里鬼的活跃时间(农历):

发现没,中国人的祭祖节日基本都在这个时间段,七月和三月对应的就是两大鬼节——中元节清明节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这两个鬼节是首尾呼应的关系。

看完你如果觉得很玄乎,先别急着吐槽,咱再从科学的角度讲。

咱们知道空气有两种型号:

一年里面,冷空气也有自己的活跃周期:

是不是有一种莫名的巧合?

古人们很难解释一些自然现象,但又不能活得不明不白,于是通过开脑洞,就有了很多迷信说法。

顺带说一句,农历七月是庄稼成熟的时候,人们吃饱喝足,自然不能忘了祖先,在这个时间点祭祀祖先最合适了。

再加上儒家思想成了中华文化中的爆款,里面的孝道思想也就被加到民俗里了。

总的来说,祖先崇拜、祭祀鬼魂、孝顺父母,这些市场痛点让七月特立独行起来,成了民俗里重要的——

鬼月

明白了吧,鬼在古人眼里那可是集可爱与智慧于一身的存在,还能帮助人实现心愿、保佑平安,所以那会儿搞活动可不是为了装鬼吓人——

二、佛教盂兰盆节加持

佛教对中元节贡献也很大,故事是这样的:

佛教诞生在印度,印度夏天是雨季,一下就差不多三个月。

也就是从四月十五到七月十五。在这三个月里,出门吧,不方便,家里待着吧,也没Wi-Fi。

佛陀(也就是释迦牟尼)就发了条群公告:大家也别闲着,找个地儿闭关深造吧!

这就是佛教徒著名的暑假补习班——夏安居,大家聚在一起修行参悟。

印度人的修行一般是常年在外面徒步旅行,但雨季昆虫多,容易被人踩到。据说佛陀怕大家出门误伤生命,就有了这个规章制度。

修行到啥时候呢?

就是七月十五这天。这时候雨季过了,天气不那么燥热了,大家出关开个研讨会,交流修行的心得,然后交五千字感想给导师。

有些人修成正果,考研成功,成佛了,佛祖就很开心,所以这天也叫佛欢喜日

这个研讨会就是后来的盂兰盆节,为啥叫这名呢?

盂兰是梵文音译过来的,意思就是人被倒挂起来,代表受苦。

就是盛食物的容器,用来供奉。

翻译成大白话,意思大概是这样:请客吃饭能消灾解难哦!

知道你可能不信,这事还跟一个佛教传说有关。

佛祖收了十个学员,其中神通最大的叫目连,目连很孝顺,成了尊者之后用法力去看死去的母亲咋样了。

结果由于目连的母亲生前是个吃货,很贪婪,死后就成了饿鬼,食物到嘴边就会变成火。

目连看到母亲受苦很伤心,于是去求佛祖帮忙。佛祖就说了:“你一个人不行,得找大家帮忙。这么着吧,开研讨会那天,你请大家吃个饭,这是功德,然后大家念经帮你母亲解脱。”

于是七月十五这天,目连就用盆装了很多食物,供养僧众,最后大家齐心协力超度了目连母亲的鬼魂。

后来佛祖觉得这事不错,就普及开来,这一天就变成超度亡魂、供佛斋僧的节日——

盂兰盆节

传说归传说,但闭关九十天没吃啥正经饭,毕业聚餐总要有个说法吧……

所以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次成功的团建活动——

必须要有一个鲜明的主题!

后来到了南北朝时期,梁武帝把佛教定为国教。于是,老百姓也跟着过起了盂兰盆节。

俗话说:外来的和尚好念经。但本土的道士也不想闲着啊!

三、道教中元节加入

古代人觉得,人类生存需要三要素:

但天要下雨,地会地震,水有水灾,这些自然现象当时谁都解释不了,它们到底是咋回事呢?

东汉有个大V叫张道陵,创了个五斗米道,后来发展成道教。

他就说了,天、地、水呢,就好比三个部门,由三位部门经理分别管理它们。没错!他们就是我们的老熟人——三元boys!

古人对自然力量感到害怕,但也有利用自然来生存的需要。这也就产生了神仙,用来满足古人的崇拜心理。

问题来了,凡人要想跟神仙联系,怎么拜?啥时候拜?

很简单,三官生日的那天,他们会下凡开粉丝见面会。可到底是啥时候呢?

前面讲元宵节的时候,我们已经知道了天官的生日是正月十五,上元节。

元是农历十五的意思,这就是传说中的道教三元节

还记不住?那试着切换成双语模式,

以上纯属开个玩笑,但从中我们能知道,道教出现了中元的说法:

传说到了这一天,地官会开鬼门关,让阴间的鬼魂到人间找吃的。

是不是跟鬼月的概念很像?道教这种说法还产生了一些民俗:

这些民俗起到了安慰和引导孤魂野鬼的作用,让他们踏踏实实回老家,不要在人间闯祸。

想过没有,为啥非得在这个时间段,搞这些活动呢?

用混子哥刚教的方法,大胆推测一下吧!

农历七月十五,刚立秋,但白天还是贼热,晚上会凉快一点,尤其是路边、河边这些地方。

人们出门搞活动,既能祭祀鬼,又能避暑乘凉,你想到了啥?

日期上这么巧合,内容也差不多,渐渐地,盂兰盆节就和中元节合体了。

与此同时,道教也贡献了名字和一些民俗,中元节进一步变得完整了。

到了这一步,一个成熟完整的中元节就诞生了!后面经历辉煌、衰落,再到今天,虽然地位不如那些有假期傍身的节日,但它的影响力依然还在。

时至今日,家长还是会提醒你,中元节晚上别出门!

混子哥坚信鬼是不存在的,但最后也要啰嗦一句:中元节少出门,多陪陪父母。如果非不听劝,你会惊奇地发现晚上的街头——

跟平时也没啥两样!

教程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