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教程

林旺爷爷从军记

4/5/2019 11:09:12 PM 人评论 次浏览

◆南征北战◎萨苏

林旺是一只象,它曾经在缅甸的丛林里,见证了中国远征军与日军的殊死战斗。

林旺不仅是一只象,它退伍之后,走入了许多台湾人的记忆深处。

■远征军在缅甸作战时,中日双方都使用了大象

林旺,是一只亚洲象。

接触到林旺,可以说是从一个非常古怪的角度,那就是——战争。

亚洲象以温驯著称,怎么会和战争联系起来了呢?虽然古时候有人动过用大象打仗的念头,但在亚洲这种做法历来是杀人三千自损一万。因为驯服的亚洲象性情相当温和,遇到战阵往往不愿冲向敌人,但一遭打击就会本能地向主人靠拢——结果是踩死了大量自己人,弄得不可收拾。于是用大象打仗这种事儿,终于没有流行起来。

我注意到林旺,是在研究中国远征军在缅甸作战的历史时,我意外地发现双方在战斗中都使用了大象。中国远征军败退印度时有一个被打散的小军官曾在当地人帮助下组织了一个游击队,用大象掀日军铁轨。但大多数时候,双方都仅仅使用大象运输物资,因为它们的性格并不适于在前线作战。这其中,日军使用大象向前线运送给养的情况较多。

日军大象主要来自当地的木材公司——缅甸的木材公司一直使用大象搬运贵重的热带硬木。林旺,就是这种情况下被日军征用的一头亚洲象。所以,它最初也不能算是一头野生大象,应该算是“印缅木材公司”的一名林业工人。

根据台湾方面的记载,大象林旺是在缅甸作战中和十二头伙伴一起被中国远征军俘虏的,但是记录得语焉不详。其实,林旺的“归汉”,是可以查到具体情节的。它应该是原服务于日军第十八师团,在胡康河谷作战中,为中国远征军新一军所部俘虏。林旺当俘虏可不是丢人的事情,确切地说,远征军是救了它一命!

■假如没有被远征军俘虏,林旺的命运堪忧

当时的日军第十八师团,在胡康河谷节节设防,阻击东归心切的中国远征军,但无论兵器还是后勤都无法与美械化的中国新一军、新六军对抗,被打得不断败退。十八师团的后方基地孟拱到前线仅仅依托一条简易公路进行补给,由于日军机械化程度不高,公路又不断被中美空军炸断,能够在林中小径行进的大象就成了重要的运输工具。

在日军中,林旺们的日子可不好过。按照日军十八师团辎重兵部队的报告,由于道路崎岖艰险,使用大象运输,负重能力并没有想象的那样大,一头象只能背负250-300公斤的物资,时速5公里,与中国军队在拉加苏、李家寨等地对抗时,运输兵要翻越险峻的万塔格山,大象是人背肩扛以外唯一的运输工具,一次到前线往返要两天的时间。

由于战局对日军日益严峻,日军往往强行让大象背负500公斤以上的物资,结果许多大象很快出现“鞍伤”不能使用,到中国军队进攻孟关的时候,在前线的大象已经从将近100头减少到了十几头。

根据现有材料,林旺的被俘,很可能发生在著名的西通切路战之后。西通切路战是孟拱战役的一部分。1944年5月,日军第十八师团为了遮护孟拱基地,在其以西的加迈、卡盟等地据险死守。中国军队突出奇兵,112团团长陈鸣人率部人手一口砍刀,从渺无人烟的林莽中强行穿插六天六夜,成功钻入敌军后方,突然抢占加迈与孟拱的枢纽西通,切断日军补给线,一举将十八师团主力纳入中国远征军的大包围圈之中。这一战,包围圈内外的日军发疯一样猛攻西通,却在陈鸣人手下伏尸累累,不得寸进。被围日军粮弹皆无,在中国军队四面攻击下完全被打散,中国军队乘势拿下孟拱。

这一仗打断了这个“丛林战之王师团”的脊梁骨,仅仅被打散后饿死的日军伤病员,就有两千多名。日军师团部是依靠工兵在树丛中用斧头和砍刀勉强打开一条“伐开路”才逃脱的,师团长田中新一几乎是赤手空拳逃了出来。这条“伐开路”窄处仅有一人宽,大象根本无法通过。面对进军神速的中国远征军,日军只得丢弃了林旺等大象逃走。

假如林旺这次没有被俘,其命运十分堪忧,因为日军的后勤运输是有自己特色的,在前线,他们通常采用水牛和山羊(甚至据说还有猴子)运送物资,目的是在物资缺乏的时候,运输者本身也可以当作食物吃掉。在英帕尔战役中,同样是用大象运输物资的日军粮食不够时,确有杀死大象食肉的举动。

■远征军全部美械化,使得原来的“民工”成了军中的宠物

加入中国军队的林旺,待遇明显改善。这是因为,当时和日军在缅甸作战的中国驻印远征军,已经全部美械化,新一军和新六军的主要运输工具是美制十轮大卡车和各种吉普车。工兵部队也十分积极,公路和输油管修得紧跟着一线步兵的屁股。如此大象几乎没有用武之地,原来的“民工”成了军中的明星和宠物。

据老远征军战士回忆,缴获的这批大象很是温驯,颇让没见过世面的农家子弟们大开眼界。缴获林旺它们的时候,也俘虏了多名缅甸的“象奴”,他们本来是为日军管理大象的,现在为远征军工作了。大象行进的时候,象奴坐在大象头顶上,手持一根形如钥匙的奇怪手杖,指挥大象前进的方法,就是用手杖去敲大象的耳朵,敲右耳朵向右转,敲左耳朵向左转,听话得很。

大象还能听懂人话!可惜当时只能听懂缅甸语,对中文、英语和日语完全没反应。从后来林旺的情况看,它是慢慢学会了中文的——母语之外还懂外语,林旺可算是个知识分子呢!

大象进入树林,象奴不让远征军们去窥看,说是大象有时在林中交媾,这种动物十分害羞,若发现有人窥视就会冲出来把你踩到死。

大象们在缅甸并不需要人工喂养,到了晚上,象奴给大象戴上一种特殊的脚镣,这样大象一步只能走四十公分,是没法跑远的。然后,大象就会给放入山林,自己寻觅食物,清早自会回营。

新一军军长孙立人很喜欢这几头大象,决定带他们回国。回国路上,离开了野生植物繁茂的缅北滇西,人们才意识到大象需要吃多少东西,新一军的后勤部门为此吃尽了苦头,大象们也不得不临时学会一些简单的表演技巧,沿途杂耍给自己赚点儿伙食补贴。尽管如此,还是有多头大象因为照顾不周死在路上。好在林旺体健貌端,生命力强,很活泼地到了广州。值得一提的是,新一军的几头大象在广州继续登台表演,还曾经用所得赈济过当地的灾民。

后来孙立人到台湾担任新兵训练司令,就带了三头大象渡海,算是给台湾人民的礼物。这里面就有林旺,可惜另外两头大象寿命都不长,也就不如林旺这样出名了。林旺结束了军旅生涯后,一直生活在台北的木栅动物园,直到2003年才与世长辞,享年八十六,创了亚洲象的生存纪录。

在台湾,很多人不叫它林旺,而是亲切地叫它——林旺爷爷。

每一个人都从孩子走过,从孩子走过的台湾人,很多人记忆里都有一个老林旺。就像我的记忆深处,也有一头一样的大象,它叫米杜拉,是北京动物园的一头亚洲象,是一个叫做班达拉奈克夫人(看,因为米杜拉,我连这样复杂的名字也记得一清二楚)的老太太赠送的。

我想林旺或者米杜拉于我们的意义,就好像胡同口那个修鞋的老师傅,当你满身疲惫地提着皮箱从异乡归来,一走到巷子口就看到阳光下二十年前的老师傅依然在拿着鞋掌一板一眼地来钉。

那,就是和林旺爷爷一样的感情了。

林旺不仅是一只象。


 

教程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