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教程

从陈丹青笑话嗅出苦涩味

4/5/2019 11:04:35 PM 人评论 次浏览

我只知道陈丹青是画家,没想到他讲笑话也精彩。

那是他在解放日报文化讲坛上,说到被派往清华大学带研究生和本科生时节。他主张平等,不端架子。可是麻烦来了——“有的学生立刻觉得我这个人不用怕。我说你不要画这么大幅的,学生说没关系,我下次画小一点,可下次比上次画得更大,教室里都没地方放。(全场笑)他们跟我称兄道弟,叫我‘哥们儿’,下课一块儿喝酒,没关系。但问题是上课得听我一点呀,你的本事还没到画这么大幅的地步。可是,就不听。一直到我离开清华前,我有外头寄来的信、朋友合影,还有寄点四川牛肉干什么的,我都看不到。我不是每天去学校,后来收到对方来电问收到了吗,我说没有,去查查看。一查,没有了,牛肉干全部吃光,酒也全部喝光了。(全场笑)没关系,吃了就算了,信在哪里,照片在哪里?不晓得,已经没有了。”

哄堂大笑中,应该嗅出一点苦涩,掂出一番道理。用他的话说:虽然是芝麻小事,却可见我们缺少双向宽容的传统,“上海人有一句话叫‘对侬客气,侬当福气’。我回国以后痛感这句话的厉害。”

这就叫得寸进尺,叫权利无限度扩张。似乎哪里都不少见这类处世哲学:一些朋友时不时就引发点不安,盖因其不惜将一己的地盘扩张到无以复加的地步,而将周围的人推开、挤撞、逼压到无处容身的地步。新老同学、职场同仁、街坊邻居,谁个不摇头叹息。

“不是说每个人都该维护自己的权利吗?”是的,只讲义务不讲权利的生活模式,必须也已经转型。做一个现代人,需要具备主体性,树立权利意识,从而自由表达、敢想敢为,舍此则制约权力的公民社会无从谈起。然而,不能只扩张甲的权利,而侵犯乙的权利;不能发扬了丙的主体性,去妨碍丁的主体性。当着一个人的选择只涉及一己时,他绝对自由;可是当他的选择涉及旁人,亦即呈现“外部性”时,自由就是相对的。彼此的权利之间需要谨边远一道边界,一道由法律法规、公序良俗浇铸的边界。

边界能否守得住,事关社会生活是否和谐得起来。真是虽小犹大。

遵守权利边界,言之易,行之难。尤其是当着的确可能受到“不公”、有点委屈时,仍然尊重规则即遵守边界,更是考验着一个人的文明教养程度。你看有的朋友,平时做得不错,中规中矩,可是一旦碰上什么关头他就耐不住了。比如业主为了维修员几次上门迟到就拒缴物业费了,旅客为了起飞误点就霸机不出舱了、患者为了医疗纠纷就封堵诊疗室了……甚至还是企业白领呵,是党员干部呵,为了什么分配或者提职之类纷争,也是工作无心、闹腾有劲,形象打折他都不管了。不平则鸣,你可以维权,可是切忌过度维权。越过边界,适得其反。

末了,我倒也想到个笑话——美国拳王乔?路易在拳坛所向无敌。有一次,他和朋友一起开车出游,途中因前方出现意外情况不得不紧急刹车。后面的司机措手不及,怒气冲冲地跳下车骂他刹车太急,驾驶技术太糟,并在路易面前挥动着双拳。路易自始至终除了道歉的话再无一语,直到对方骂得没趣了才分道扬镳。路易的朋友事后不解地问:“那人如此无理,你不能狠揍他一顿?”路易听后认真地说:“如果有人侮辱了帕瓦罗蒂,帕瓦罗蒂是否应为对方高歌一曲呢?”

笑话的主题是,即使你技艺超群,也不可恃才越界。
 

教程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