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13日,第三届全国十大“孝亲敬老楷模”颁奖典礼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女生谭之平手捧奖杯,心潮澎湃,她默念着:“妈妈,你看到了吗?女儿做到了!咱家没有垮!”
16岁的农家“主妇”
1999年,橘子采摘的季节,湖北省长阳县资丘镇峡口村,16岁的土家姑娘谭之平背着书包放学回家。她压抑着心中的喜悦,蹦蹦跳跳地穿过橘园,走过水塘和田埂,离家越来越近,她的脚步却变得沉重而凝滞起来。
谭之平家里实在太苦了!她4岁的时候,一次意外令她的母亲患上间歇性精神分裂症,发作时歇斯底里,砸东西、伤人,平日靠大量药物控制;父亲早年到煤矿拉煤,落下了严重的风湿病,干不了重活;上月,家中的房子因地基坍塌,全家人在一座摇摇欲坠的草房里栖身……窘迫不堪的家庭,像一座沉重的大山,压在她稚嫩的心头。
进了家门,11岁的妹妹满是期待地问她:“姐姐,你收到录取通知书了吧?你中考分数全镇第一,一定能考个好学校。”谭之平脸上的表情很复杂,她支吾着说:“还没收到。”
那天深夜,谭之平从怀中掏出捂了半个月的两张录取通知书:一张是县重点中学的,一张是医学专科学校的。她流着泪,将通知书压在了箱底。关上箱子的同时,也关上了她心中美好的求学之梦。她心里好痛啊。此时的谭之平,已经像个小农妇一般,俨然成为家里的顶梁柱。
日子虽然艰辛,但谭之平总是把腰板挺得直直的,仅有的几次哭泣,也是因为妈妈。有一次,妈妈发病了,拿着一根烧火棍追着一个孩子打。孩子的家人见状,二男二女上去围住她痛殴。看着毫无还手之力、神志恍惚的妈妈在雨点般的拳脚下发出阵阵惨叫,谭之平连忙冲上去,身单力薄的她挤进人缝,将身子覆在了妈妈身上,紧紧护住了她。对方见状,只得停手。她连忙向对方道歉,对方还不满意,谭之平“扑通”一声给对方跪下,泪水扑簌扑簌地在脸上流淌……
当天夜里,睡梦中的谭之平忽然感觉有冰凉的水珠滴在脸上,她睁开眼睛,看见妈妈正坐在床头凝视着她,泪水涟涟。这时的妈妈异常清醒,也明白了白天所发生的事情。谭之平幸福地叫了一声“妈!”妈妈将谭之平搂在怀里,内疚地说:“妈拖累了你,以后有机会你一定要读书,能学医最好,可以治好妈妈的病。”第二天清早,怕拖累儿女的母亲,在她头脑清醒的时候,躲开家人的视线,独自来到离家不远的大水潭,纵身跳了下去……
妈妈离开后的日子,谭之平只敢在夜深时咬着被子偷偷啜泣,“我垮了,这个家就完了。”她回想着妈妈的话,一遍遍对自己说。
从那以后,她用稚嫩的肩膀撑起了风雨飘摇的家。
小小鸟儿飞出了大山
2002年,19岁的谭之平带着她在县里的一个小百货店打工时积攒的2000元钱,和找亲戚借的2万元钱,坐上了开往省城的班车。两天后,她在汉口火车站附近碰上了一家正要转让的小超市,大着胆子以2万元的价格盘了下来。
经营小超市初期,街坊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个场景:一个瘦弱清秀的女孩儿,后面跟着一只可爱的小京巴(一只捡来的小狗),她扛着大包小包的货物往前走,小京巴摇头摆尾在前面引路。她实在扛不动了,就将货物放在地上,一包一包地分批往小超市里扛,而小京巴则留守原地,紧紧地盯着货物……一个女孩儿一条狗,就用这种“轮流挪移法”,完成了一次次进货。
一个月下来,除去房租、水电费,她赢利2000多元!2005年,因门面拆迁,谭之平的小超市关张了。她带着赚下的9万元钱,和那只可爱的小京巴,回到长阳老家,还清了借款,盖起了两层小楼房,还将妹妹送到了美容美发学校。
此时的谭之平22岁,正是农村姑娘谈婚论嫁的年龄,但谭之平的心里装着更高远的梦,“将来有机会一定要读书”,这也是母亲的遗愿,她一直埋在心底。其实,在开超市的时候,她就忙里偷闲买了计算机、英语课本来研读。
这年9月,湖北职业技术学院的一张录取通知书飞到谭之平手中。她背着行囊,来到孝感市,成为该院医学分院助产二班年龄最大的中专生。
丢下书本的时间太久,谭之平最初学得有些吃力,她只能用勤奋来弥补。同学们给她取了个“铁人”的称号,因为她每天总是第一个到教室,最后一个离开教室,中午从不午休。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她的各科成绩都在班上名列前5名。
2007年,谭之平中专毕业后,以全班总分第一的成绩考上了湖北职院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成为一名全日制大专生,“准医生”的梦想触手可及。谭之平如饥似渴地拼命学习,周末还主动到医院帮护士端药、打针,医生破例让她进手术室实习。她为父亲配了一些治风湿病的中药寄回去,父亲的病情很快减轻了,深山里的乡亲们闻讯也纷纷向她寻医求药。
妈妈的坟前已经长起芨芨草,谭之平暑假回家,跪在妈妈的坟前,开心地说:“妈妈,我学医了,能看病了!你要是活着,我一定能把你治好!”
小小的鸟儿终于飞出了大山,拥有了灿烂的前程,她还会留恋故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