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教程

一个鸡蛋的温情与心酸

4/5/2019 10:59:35 PM 人评论 次浏览

元宵夜,宁夏西海固山区气温骤降,大雪纷飞。天空放晴后,我搭上班车,行驶在乡间盘山公路上。远处山坡残雪斑驳,退耕还林的地方草木复苏,隐约可见淡绿色,轻如烟雾。

西海固的西吉县是人口大县,有近50万人,其中回族人口逾半。2010年的财政收入只有3400多万元,农民人均年收入约3450元。在那片土地上,洋芋(即土豆)是农民赖以生存的农作物。多数农民半个月甚至一个多月才能吃上一顿肉或者鸡蛋。

2010年9月起,宁夏回族自治区开始推行“营养早餐工程”,即保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包括寄宿和走读)和县城的寄宿生“每人一天一个鸡蛋”,共有约37.5万名学生受惠。

从那以后,黄土高坡的山沟里升起的第一缕炊烟就来自乡村学校。

检查鸡蛋皮

在贫困山区,不要小看一个鸡蛋。

一个鸡蛋的温情与心酸

距离西吉县城几十公里的西滩乡和沙沟乡都非常偏僻,盘山公路似乎没有尽头。这里交通不便,农民也更穷。一些学生告诉我,他们爱吃鸡蛋,不过“一般是家里来人了,妈妈才会炒鸡蛋,才能吃上肉”,甚至有人说“以前没吃过鸡蛋”。

在西滩乡小学,据一位一年级的老师回忆,发鸡蛋的第一天,班上的杨阳很兴奋,淘气地把整个鸡蛋黄一口吞下去,噎住了。老师吓得半死,赶紧拍他的后背,让他吐出来。

西滩乡中心小学米校长说,有个学生舍不得吃鸡蛋,偷偷藏在口袋里,要拿回去给奶奶。爸妈外出打工了,家里就祖孙俩。有一次,班主任发现了,就要这个孩子当着她的面把鸡蛋吃下去,并教导说:“把鸡蛋吃了,学习好了,长大了再孝敬奶奶。”

就怕有孩子舍不得吃,所以有的小学要回收鸡蛋皮。吃完鸡蛋,鸡蛋皮要放在课桌上,学习委员挨个回收,保证“每个熟鸡蛋都吃进学生的肚子里”。

从宁夏教育厅的官员到乡村校长,人人都为鸡蛋神经紧张,小心翼翼。官员反复下乡调研查账,生怕几千万元的鸡蛋钱打了水漂:县、市政府招标选购鸡蛋,生怕学生群体性食物中毒;乡村校长每周亲自领取鸡蛋,生怕鸡蛋有裂缝,学校要倒贴钱;值班教师晨起煮鸡蛋,生怕鸡蛋不能按时送进教室。

当地人都说,这是“主席工程”,是自治区主席争取民心的阳光工程,谁都不敢出错。

不过,紧张只是大人们的事情,似乎与孩子们无关。在夏寨村小学的教室里,第一个和我说话的人,是11岁的杨志强。他坐在我对面,脸蛋尖瘦,皮肤红黑,眼睛明亮,好奇又兴奋地观察着。

我,一点都不胆怯。

我问他:“你喜欢吃鸡蛋吗?”他答:“喜欢。”“为什么?”“因为我学习差,老师说,吃鸡蛋能增强记忆力。”“你爱吃鸡蛋白还是鸡蛋黄?”“鸡蛋黄。里面的东西肯定更有营养。”“你有没有拿鸡蛋回家给弟弟妹妹?”“有,给我妹妹。”“你给妹妹吃鸡蛋白还是鸡蛋黄?”“鸡蛋黄。但是,有时候,我想学习好一点,就全吃了,她也吃不上。”

坐在杨志强旁边的男生很文静,他叫马军。我拉着他的手问:“喜欢吃鸡蛋吗?”“喜欢,但是我不能吃,吃了鸡蛋,有时候舌头就会裂开。”他伸出舌头让我看上面的裂口。“那你的鸡蛋都拿回家去了吗?”“是的,给我妹妹。我很喜欢我妹妹,她一岁半。”

我问孩子们,老师会检查鸡蛋皮吗?他们说,有时候会。“老师不检查的时候,我就把鸡蛋皮藏在书桌底下;检查的时候,就拿一点出来,或者问同学借。”

教程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