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教程

善行只是心和手的事

4/5/2019 10:52:49 PM 人评论 次浏览

大雪后的凌晨,一位女保洁工冒着严寒清理积雪,扫到桥中央时,捡起个黄色环保袋。也没多想,她就叫上另一位女保洁工把包放到三轮车上,等失主来认领。当她换因铲雪坏了的铁锨时,顺手打开了那个袋子,发现包里是一沓沓的人民币。因没联系方式,她立刻向领导报告。因怕失主找不到着急,她就站在寒风凛冽的桥上等,一直等了3个多小时。

雪越下越大,失主仍未出现,她只好报警。警察清点钱数,竟有2万余元。当失主取回失而复得的收废品的本钱时,硬塞给两位保洁工各1000元,她们当场谢绝。

事迹传出后,领导慰问并奖励2000元时,她们又转赠给一个患脑膜瘤做手术的女孩。

平凡的故事感动了这座城市。市民们称两位女保洁工是“城市美容师”、“心灵美容师”。省领导也作出在全省宣传学习的指示。于是,众多媒体涌来采访。记者们准备得非常充分:请介绍一下感人事迹的详细经过……

没经历过大场面,拾包的女保洁工非常紧张:当天被安排到桥上去扫雪,看见有个环保袋,在现场等了3个小时,把东西交给警察……完了。

记者显然不满意,往思想深处挖,问:捡到钱之后,当时心里怎么想的?拾包的女保洁工感觉记者问得奇怪,答道:装在环保袋里的,都是些小额钞票,钱上面还有几件旧衣服,估计失主家境也不怎么好,这钱对人家很重要,丢了肯定很着急。我发现包内有这么多钱,没太多的想法,只是觉得包里钱再多,也不是自己的……

记者们还不满意,事先是充分准备,知道保洁工月收入仅1000元左右,家境不好,又问:听说你家还欠了不少钱?拾包的保洁工一脸的不好意思,觉得这与把捡拾的钱还给人家无关,很干脆地答道:现在欠得不多了。

家庭困难,得到奖金又捐出去,她“90后”的儿子该是有想法的。记者设计的问题是连环的,紧追不舍,继续问:你儿子知道你捐钱的事情吗?

也许是问到了心底,拾包的女保洁工多说了几句:儿子上初中,比较内向,也认为奖金应该捐出去,但孩子说了,不要太多宣传。

记者深入家庭采访时,因为房间太过狭窄,只有排队轮流入内采访。儿子睡底下的床,床上方加层隔板,做成一个直不起身的小空间作夫妻“卧室”。全家的衣服收纳在两个柜子里,再加上儿子的书桌、餐桌,屋内已经没有多少空间。

有记者不死心,挤进她的住所再问:房间这么小,今后是不是想换个大房子呢?女保洁工没有一点抱怨,连连摆手。

记者穷追问道:一家三口在17平方米的房子内,挤不挤?女保洁工很满足,觉得还好,有些不以为然,连声回答:不挤,不挤。

另一位女保洁工和跑三轮车的老公租住在活动板房内。年前,公公刚去世,婆婆瘫痪在床,儿子在老家上高三。她对自己的举动也没有丝毫后悔。记者采访时,她也是一样地告诉记者:换了谁都会这样做!很平常的,经常发生。拾到东西还给人,受到这么多表扬,心里有些不安。

清扫垃圾,又脏又累,工资不高。记者们设计的提问可谓用心良苦,也不可谓不精心。他们将人们对贫困女保洁工面对巨款时的种种猜测全都抛了出来。也努力地想挖掘到住那么小的房、生活那么贫困,却在风雪中等待巨款失主背后高尚的情怀或是其他想法。可是,两位普通保洁工面对媒体时,却很迷惑不解。在她们看来,善行,只是心和手的事,与住房大小无关,与拥有多少财富无关,与有无文化无关,与社会地位高低无关。善行只是心和手的事,谁都可以做到,只要有一个原始的不被污染的心。这是两位保洁工雪中坚守背后最真实的念头,也是其背后所蕴藏的真正的精神内涵。

教程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