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教程

藏在30万串羊肉里的爱

4/5/2019 10:48:05 PM 人评论 次浏览

1992年冬天,新疆维吾尔族小伙子阿里木走上了自谋职业之路。阿里木喜欢烤羊肉串,原想着靠一门手艺生存,可孑然一身,势单力薄,每到一处,总是被同行的族人排挤。就这样,一个城市又一个城市地换,大半个中国都跑遍了。一晃10余年过去,阿里木最终决定在贵州的毕节市落脚。

由于烤羊肉串手艺不凡,阿里木的生意越来越好。羊肉串好吃,阿里木可爱,美味和名声一起呈几何倍数扩大。阿里木和他的羊肉串日渐成了当地人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话题。就这样,淳朴开朗的阿里木靠烤羊肉串过着简单快乐的日子。

2002年4月,阿里木路过镇远县时,正好遇上一起火灾,他毫不犹豫地去扑火。山火扑灭后,政府发了300元奖金。阿里木联系了一位妇联干部,准备把这300元和自己积累的200元一并捐了。当受助的女学生听说阿里木靠卖羊肉串为生时,含着泪花向他深深地鞠了一躬。当时,阿里木十分感动,他说:“500元对很多人来说,只是很小的数目,对一个穷孩子来说却能帮上大忙。”

从此,阿里木留心起来,一个个穷孩子开始进入了他的视野。“我一定要挣更多的钱帮助更多的人。”有了这个明确的目标,阿里木干活更有劲头了。

听说大方县理化乡长春小学有40多名学生交不起学杂费,部分学生将要辍学,阿里木马上顶着严寒给学校送去了5000元钱;得知达溪镇聚河村小学的孩子没钱买书包,很多都是夹着书上学,阿里木就和朋友牵着借来的马,经过四五个小时的跋涉,送去了181个新书包;从新闻中听到一名大学生靠挖煤赚生活费,阿里木第二天一大早就坐上班车,去了那名大学生家里。几天后,他给这个大学生开了户,每月汇去100元……

2006年初,阿里木揣着烤羊肉串攒下的5000元钱去了毕节学院。“我想每年出资帮助困难学生。”阿里木说。那一大摞钱里,1角的、 2角的、5角的、1元的、5元的……什么面值的都有,还带着一股子烤羊肉串的味道。学院的领导心情沉重地说:“这是您的辛苦钱,我们不能花!”阿里木却不以为然地说:“我花不了那么多,我有口饭吃就行了!”为了鼓励阿里木的善举,学院将这笔助学金命名为“阿里木助学金”。全院大大小小20多个奖、助学金,这个助学金数额最少却分量最重。自从助学金设立以来,已有100名学生获得过这笔钱。

阿里木总是乐此不疲地去帮助别人,那阿里木是不是卖羊肉串挣了很多钱呢?其实,阿里木的日子和从前一样,几乎一无所有。他长年住在一幢年久失修的老楼里。一间房阴冷潮湿,墙面斑斑驳驳,没有一样值钱和像样的家具。在另一间房里,有一张铺着旧棉絮的床,虽然极其简陋,却也整齐干净。不过,这是留给那些贫困学生借宿的大床,而阿里木自己却睡在外间那张硬硬的木板床上。

在生活上,阿里木很节俭。为了挣钱,他从来不舍得吃好羊肉,吃的都是羊筋或不能烤的肉;一杯白水泡两个馒头,是家常便饭;两双从垃圾箱旁拣来的皮鞋拿去补补就心安理得地穿在脚上;一条20元钱买的裤子,缝了又缝,始终不舍得丢掉;有一件15元钱买的粗线毛衣,已经穿了4年多,他还是把它当成宝贝。阿里木喜欢吃水果,可为了省钱,他常常挑烂的买,削掉坏了的部分再吃。就这样的过法,阿里木却乐呵呵地说:“生活嘛,有饭吃,有觉睡,就好了!”

然而,偏偏就是这个“穷”汉子,近10年来,用卖烤羊肉串的钱资助了数百人,资助金额达10万元以上。有细心的朋友粗略算过,卖一串羊肉串,毛利不过3毛,搁在几年前,毛利仅2毛,要攒上10万元,至少要卖30万串。

阿里木的善行被传开后,很快引起了巨大的反响。2010年12月31日,阿里木以最高票当选为“中国网事·感动中国2010年度网络人物”,共获得245050张选票,占全部票数的21.31%。阿里木用一颗赤诚的心,支撑着最朴实也最沉甸的慈善事业,人们把他誉为“烤羊肉的慈善家”。

“来咯,羊子的串串!来咯,没结婚的羊子串串……”这便是头顶小花帽的阿里木在乌鲁木齐公园北街用充满贵州特色的吆喝声在卖烤羊肉串。“一夜成名”后的阿里木从贵州回到新疆后重操旧业,为的是将卖烤羊肉串的善款送到更多穷孩子的手里。

身边的朋友没少劝阿里木存款买房,改善条件,可他根本听不进去。他有个朴素的想法:“把字写在石头上,可以保存到永远;把字写在沙子上,只能保存一时;把钱花在该花的地方,才是物有所值。”是啊,阿里木虽然只是个小贩,本小利微,但他以无声却有力的行动,让每一串羊肉串都饱含大爱,凝聚心血。也就是这样一个不起眼的平凡人,让人性的力量生长集结,从而成就了我们这个时代最美丽、最动人、最温暖的一道风景!

教程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