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会遇到这样的学生,话语少,眼神坚定,能感到他有义愤,他内心拧着,耿耿于怀。曾经有过一个男生在课上愤青般地批评余秋雨,一一列出背后的社会原因等等。下课后,跟我一起离开教室的几个学生说,这男生是个怪人,刚入学竞选班长的时候,他一个人滔滔不绝讲了20分钟(没竞选成功)。
针对这事,有同学和我交流:
“估计他是农村来的,心里有一种‘心比天高,身为下贱’的感觉,现实中经历过不公。而他无奈又无力,再过两年,他可能就淡漠了,不在乎了,其实生活就是这么一回事,不需要思索,也不需要痛苦。”
“让受现实挤压的人保存思索和义愤是更加不公平的事,是双重痛苦。”
“而好像只有受挤压的人才会思索得这么深。”
“其实富家子弟最单纯,无忧无虑,而从社会底层家庭挣扎起来的人往往显得阴沉、猜疑、敏感。”
当然,我们的交流没有互相认可的结果,从这位学生的角度能感到他家境不错。七年里多次面对这样的场合,不同家境的学生在一起,不一会儿,就有人不自觉中渐渐显出夺话炫耀和强势,而另外一些变得沉默和没底气。
炎热的8月,收到一条短信:
老师,今天爬了好几座山,很高很深的草,浑身都是伤口和血迹,脚底已经破皮了,下山喝了三瓶王老吉一瓶矿泉水,当时饿坏了。但收获颇丰!起码算得上可以……
一个不认识的号码,问他是谁。原来是新换过号的邓伯超。
一年多了,邓伯超在闽西和粤东两地间拍他的第二部关于客家人的纪录片。他说:预计年后上剪辑台开始后期制作,大约还要做一年,整个片子会讲大概三到四个故事。他说他相信“电影有它自己的能量”。在中国,做纪录片这种事几乎都伴着纠结波动抗争和各种透支,没这些起伏折腾几乎就不能叫拍纪录片。这一年里,收到邓伯超片片断断的消息,有时候不敢确定他现在做的是不是他想要的或是不是愉快。为什么他要在南方最酷热的季节去爬山,是折磨自己还是证明自己。
把一身的力气用给了好几座山,能得到最实在的回报,就是划伤、疲劳和饥渴,虽然这回报完全无用,但是效果立马可见。或者,他只是一时兴起。要再验证一次这世上真切地存在着他这个不想屈服的邓伯超。他在靠身体的损耗来呈现生命:我没辜负岁月时光,我没有浪费它。
秋天,也听人说,邓伯超在一个台风之夜有事到了广州,当时身上只有59块钱,去提款,发现他妈妈把钱全还了助学贷款,卡上已经空了,只好走路去找朋友,走了三个多小时,到能休息的地方已经是早上五点多。记得邓说过,他爸妈急着还上助学贷款。
邓伯超的同学说,邓有种悲情的倾向。我想,没有人要期待悲情,人的本心都想快乐简单,但是像上面那位学生所说,也许富家子弟才能做到。世事把一些人悲情化,不是他主动去选择悲情,很多时候他这条生命的出现就是一场跌宕悲情的开始。期待这种悲情的聚集能给邓伯超的新片带来持续不绝的力量。
有人问我,为什么有些同学那么敏感:一次课后,班长通知贫困生先别走,留在教室,留下的人开始填一张申请助学金的表格。当时有个学生嘟囔着说:我不愿意填这个东西,但是我还是填了……向我转述这句话的人说:也太敏感了吧,不必这样,贫困怎么了,也不是你的错。
贫寒不是错,但由贫寒带来的暗伤害很少被他以外的人理解和重视。
一个学生在作业里说:我不要生活在社会底层,任人宰割。
因贫寒而变得脆弱的年轻人,平日里周围人吃什么零食,买地摊衣服还是品牌服装,用什么护肤品,又网购了几本书,漫画还是专业书,这些耳旁流过的信息都可能伤害他。寒假临近,少数人买了飞机票,多数人要排队(有的排一整夜,最后没买到)购买半价学生票。去年就遇到学生在说:不就是坐飞机吗,到处说,有什么可显摆的?有人提前很久买了折扣比较低的飞机票。别人问他怎么回家,火车还是飞机,他支支吾吾,不想“刺激”了别人。也有相反,听到过女生旁若无人说:飞机票买好了!
飞机和火车。相差只是人民币1000块,而正是这10张红纸暗自拨弄着人心,它对一个人的影响值也许远远超过这个数字。起码,在很多人的大学四年里,拿不出1000元就是事实,他们得和很多回乡的人一起挤在车站的地上过夜。一位记者说,听说北大课堂里,学生几乎都是用苹果手提在记笔记。希望这种事慢一点被我们的学生知道吧。
说回已经因纪录片《余光之下》有了名气的邓伯超。2012年的夏天,忽然收到他的短信,大意是如果没有摄像机,这生命就没什么意义……
另一次,他再提起在学校时候第一次去献血之后,他让医生同意他隔着采血袋去摸摸自己的血。他回忆那医生当时只是让他摸过一下,就赶紧把血袋拿开了:“我的血啊,好像怕我带走了一样,第一次献血,摸着舒服,我想多摸下……我摸了之后,他很快拿回去,穷人有穷人的穷,但这个方面,医生比我穷多了……”
从摸到血的温度到穷和富。这中间的逻辑跳跃太大了。记得2009年那个晚上的课。请邓伯超来跟学弟学妹说点什么,他就站在门边,他当众说出的那句话:“我不想和富人站在一起”。这种情绪在他心里一直持续到了2012年,好像有增无减。对金钱,对城里孩子的性格(城里孩子不够狂野),他始终有抵制。或者在潜意识里他始终在站队在排斥在自我鼓舞:我不富有,我有富人所没有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