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教程

在中国读书,需要这样的态度

4/5/2019 10:15:24 PM 人评论 次浏览

小帆哥在日记里大倒苦水,怨数学题目太难,脑细胞死的数不清,结尾还不忘再补充一句,为什么把简单的东西搞得那么复杂,这是为什么啊!

不由想到自己以往读书的时候,为了解出一道题目,凌晨两点还在苦熬着,老父亲隔着墙催促:“快睡吧,丫头。”“不要烦,还没有做好呢。”到了弹尽粮绝的地步,索性置笔。翌日到校,赶紧去向老师求助,那个脑袋锃亮的几何老师伏案良久,最后操着浓重的闽南腔调让我先去上课,容他再琢磨琢磨。

不一样的时期,难题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或许他们现在遇到的题目更刁钻古怪一些。为什么呢?我们读书那会儿,读的不甚好,还可以回家种田。另外,高考录取还没有放开,能够考上大学的,就业算是乐观的。现在大不一般了,高考放开了,能读大学的人越来越多,但是就业的时候,多少事、企业单位在招聘的时候,招聘对象一栏中,赫然标注需要海外留学人士,国家211工程院校的等等。即使一个和清洁工有关的岗位,也要对方起码是本科学历。

在这样的情形下,谁不想让自己孩子读好大学呢?谁想让孩子去种田呢?农民都到城里工作了,城里的孩子还能到农村种地?好大学的数量就那么多,即使扩招,也抵不上潮水般的考生啊。

曾经在教育频道听说了这样一个事实:美国人口两亿人,各级别大学八千多所,中国十三亿人口,各级别院校才两千所左右。这样严酷的现实,你必须得看到,不然你心里是极不平衡的。明白了中国的国情,就大体知道了自己所处的位置。我们的好学校不多,招生人数有限,但是报考人数几何级增加,怎么办?在考试题目上做文章。容易的题目,你会,我会,他也会,到底录取谁呢?这可是难题,搞不好社会会出乱子。不考试行吗?更是无稽之谈。不管怎么说,考试还是当下最为公平的择取人才的方式。试卷面前,人人平等。既然是平等的,既然容易的题目大家都会,既然好大学是有限的,那么唯有在题目上做文章。往难的地方出,总会有一些人在难题面前束手无策的,总会有一些人在难题面前柳暗花明的。这不就好办了。分数一出来,从高分往下排,到了需求的人数处,咔嚓,下面的只能落孙山。即使你和被录取的学生仅仅差距一两分,你还是被分流到别的什么院校去。其实,回头说说,考93和95不都是达到优秀了吗?考95分的能比考93分的强哪里去呢?对不起,这就是现实,残酷的现实。

有人痛恨这样的现实,简直把人往死里逼迫,确实有不堪重负的,自己决绝而潦草地走了,他们走了再也没有回来,他们走了,父母的生命支柱折断了,眼神空了,心空了。社会上唏嘘一阵子,又恢复了常态。人们对中国的教育批判的可真不少啊,尤其是家有学童的。有人看了西方的教育,非常羡慕芬兰、瑞典等国家,这些国家的孩子在读书时候,修满规定的学分,就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学科继续深造了。每个人的才能爱好都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施展。我们这里是怎么样的呢?不管你喜欢与否,不管你有没有天分,都要面对同一份试卷。有些东西花了我们很多的精力占用了我们很多的时间,说实在的,生活中基本不会用到这些玩意儿。你说用不到,有人就跳出来,说锻炼你的思维,增加你的素养,懂不懂?老天,世上万物的价值,用则有益,不用则废。这些道理他们懒得懂,就是懂得也懒得深究,就是想深究,也苦于太过棘手。学校里所学的东西有多少活跃在生活中呢!不是有人对教育这样调侃吗?“如果你忘记了在学校里学到的一切,那么所剩下的就是教育。”说这话的人真不简单,他是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爱因斯坦的成就不是在学校得到的,你不分青红皂白,也拿来调侃,显得有些冷幽默啊。

还有人羡慕德国的教育,德国重视的是人的技能,他们为社会培养的主力军是技能人员,所以他们的职业院校非常多。从职业院校出来的技能人员受社会的尊重,每月的薪水高于政府工作人员,甚至也高于教授级别的人物。如果你不想做产业工人,喜欢搞学术研究,可以,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我们也有职业院校,就业或许也不错,但是哪一个家长愿意让自己孩子去读这类院校呢。但凡有门路的都往大学赶,即使出来就业形势很不乐观,还是对职业院校有本能的反感,这固然有面子的因素,据我所知,深层的原因在于家长看到了职业院校学生素养确也堪忧,有人直言不讳道:那里就是爱情加工厂,说爱情简直侮辱了爱情。

你有羡慕的权利,没有人嘲笑你的权利,也没有人阻挠你的选择。有门路有能力你让孩子走。我们得看到这样的事实,能走的都走了,走了很多,再回来的很少。没有门路没有能力你只能选择让孩子留下。既然没有别的选择,就多些留下的坦然、勇气和耐力。在中国读书,就应该有这样的态度。

2014年4月10日象山荔港学校程予东

教程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