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经费”触痛了谁?
教师节前,河南郑州第26中学由学校出钱让学生给老师表达心意。每个学生10元,共发出约1.8万元的“感恩经费”。有关人士指出,在当前的社会环境氛围中,10元的“感恩经费”,有可能被一些家长理解为“抛砖引玉”,导致“发给学生10元,家长补成100元”的情况。而且,这难免沾染铜臭味,更可能会让学生产生“感恩就是给老师送小礼物”的观念,破坏教师节的纯洁性。但有人认为这是以公平的方式向老师表达祝福,避免了互相攀比。你怎样看待?
是个好创意
在批判和质疑教师节成了家长“送礼节”的背景下,郑州26中的逆向做法无疑让人感到些许欣慰。在这个过程中,既减轻了家长的负担,又启蒙了学生的感恩意识,还让老师们感受到了节日里的尊敬。(谭开军)
强制送礼就不对
给教师送礼感恩小事不小,折射出师德师风大问题。“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不仅是学生学习上的导师,更是行为品德的示范者。引导学生明辨美丑善恶,教师责无旁贷,根本不需要用金钱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唐道碧)
10元的“感恩经费”,有可能被一些家长理解为“抛砖引玉”,导致“发给学生10元,家长补成100元”的情况。同时,尽管钱不多,但仍被称为“经费”,这难免沾染铜臭味,更可能会让学生产生“感恩就是给老师送小礼物”的观念。(朱万富)
感恩贵在真诚、发自内心,通过给学生发“感恩经费”来进行感恩教育,用金钱刺激学生的感恩之心,很不靠谱。(李为)
教师桃李满天下受学生尊重爱戴本是人之常情。但是,如果说学生对教师的感恩之情需要通过送礼来表达的话,那实在是亵渎了纯正的师生关系与感恩的神圣含义。(罗敏)
如果人人都等到发“感恩经费”才想起来要感恩,就说明感恩精神已经全面沦丧。我甚至怀疑,不久的将来会不会出现某人被指责为何不懂感恩时会理直气壮地反问指责他的人:不是还没发“感恩经费”吗?(王灿海)
发“感恩经费”,看似是个创意,实则脱离不了权力自肥之嫌。就像政府机关以“加班费”等名义给干部、职工发福利一样,只不过学校是假学生之手,通过权力自肥而与变相增加福利行为如出一辙而已。(李美玲)
不必非要“钱”字当头吧
“感恩经费”折射出的,是整个社会的“感恩”状况。从“洗脚作业”到“下跪谢师”再到不断升级的“谢师宴”,体现出对感恩之情的渴求,也体现出对感恩缺失的焦虑。实际上,感恩最根本的一点,在于发自内心的自觉,在于施受双方自然的情感联系,而如若强制之、索取之,感恩便也就索然无味。(海子)
如果老师能够为人师表,“既已踏上三尺台,自是甘洒千秋汗”,把自己真正塑造成“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社会上树立起榜样形象,学生不必送礼,就能明白尊师重教的道理。(冷修竹)
给学生发感恩经费,就是为了杜绝家长向老师送礼。老师最在意的并不是学生的礼物,学生一句祝福的话,或自制的一张卡片都能表达心意。(文良)
学校发钱让学生给老师送礼是在鼓励学生送礼感恩,但是如此引导学生感恩,总有一种强制学生履行感恩道德义务的意味。其实,真正的感恩是一种超然的心态,学生认真完成学业,回报社会,才是对学校、教师最好的感恩与报答。(郝国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