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不过是一个“大孩子”的时候,我就到社会上做事。那时候,我什么也不懂。有一天,我的上司给我上了一课。对我而言,那是人生的第一课。
“课程”的内容是这样的:上司命我代表他跟一位访客接谈。客人辞出以后,我去报告谈话的大意。上司漫不经心地听着,突然提出一串我从未想过的问题:
“依你的看法,这位客人的知识水准如何?”我茫茫然表示不知道。
“他的人格修养呢?”我不知道。“他的经济状况呢?”我不知道。
“他是一个有自信心的人吗?”我不知道。
最后,我的上司问:“他为什么要来见我?他的目的何在?我是说,除了他已经说明的来意之外,还有没有保留?他临走的时候有没有露出失望的神色?”我都不知道。我怎么会知道?
我的上司和颜悦色地说:“你应该知道。你要赶快由无知变为有知。因为你是一个人,活在社会上与别人相处,必须设法了解你的同类,才能了解怎样生活。”
大概我露出为难的样子,上司觉察了,他说:“你将来想做隐士吗?那你得了解山中的草木鸟兽。比较起来,了解异类更难。”
画地自限
20年前,两个人同时学习英文,经常跟我谈起心得和甘苦。其中一人(我们称他某甲)跟我说:“英文太美了,我就像走进一座花园里,每走一步,就看见一些灿烂的颜色,每走一步,就闻到一些芬芳的香味。”另外一位(我们称他某乙)则不然,他每次见了我,都要抱怨英文是如何地不合理,如何号称拼音文字而拼法却极其紊乱,同一发音,总会有多种不同的字母组合,学习的人要死记字形,这样的拼音文字岂不是有名无实?20年过去了,某甲已经成为一个著名的翻译人才,对中西文化的交流大有贡献。而某乙仍在批评英文的种种不合理之处。
不肯读书的人,总可以找到理由推卸自己的责任。从前有一个人坚决不肯读《诗经》,理由是没有人能证明《诗三百》是孔夫子亲手删定的,所以不值得一读。他又坚决不肯读《书经》,理由是《书经》的真伪还成问题,读它做什么?读书的人一开始就要和书对抗,如何能读出滋味来?再说,睁开眼睛只看见对方的缺点,而看不见对方的优点,自己当然很难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