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第一次从异国寄明信片是在2004年的埃及,红海边的一家度假村。
我和几个团友坐在露天的咖啡吧抽烟闲聊,牛仔帽、花衬衫的歌手忽然唱起了John Denver(约翰·丹佛)的《Take Me Home,Country Road》(《乡村路带我回家》),这是我能完整哼唱的几首英文歌之一。我喜欢这首歌里阳光洒在麦草上的香味,于是厚着脸皮和歌手一起合唱了整支歌,在各色国际友人近乎夸张的欢呼声中,那个歌手送了一张埃及风光的明信片给我作“出场费”。
第二天,我把它寄给了国内的自己。
上面写下的文字,一直记得,“永远不要怀疑自己的梦想”!因为这是我站在金字塔前的感慨,一种儿时美梦成真时难以置信的惊叹。
和众多的旅行者不同,我不会刻意带着明信片上路。我相信在异乡的街头遇见自己心动的明信片或者式样不一的邮局都是一种缘分,可遇而不可求。就像那刻我急于分享的心情和不可遏制的思恋,转过身,也许就会变成淡定,而唯一不变的只是,想寄明信片给TA的,都是藏在我心底、倍加珍惜的那个人。
在他乡、在异国,身边是陌生的场景,耳边是不懂的话语,初次踏足的土地似曾相识,又莫名慌乱不安,可随着忠实记录,我足迹的旅途不断延伸,这一切在不知不觉中会变成一种恍若重生的喜悦。
不管往日是否重新来过,轻抚时光的纹理都如夕阳抚平老人的额角。在缓慢行走间,我发现,借助放空的心情和旅途的细节,自己可以是任何一个桥段的主角,演绎着一段和现实生活完全无关的岁月,最后,走进一条记忆斑驳的胡同,拐过转角,然后消失在尽头。
我总是在这样的遐想中醒来,望着满桌自己喜欢的明信片,有些不知所措,似乎文字并不能表达那刻的思念和羞涩。书写的过程,更像是一场庄重的仪式,其实,心底也是知道,那份在乎,说不说出口,都是不必言说的。
我喜欢呆坐在卖明信片的小店,分享满墙心愿便笺纸后的幸福,猜测单身顾客背后的故事,这往往成为我行走停歇时最惬意的片刻。
我会告诉我大学的英语老师:“谢谢您给我看世界的目光,我不是您最优秀的学生,但我可以做走得最远的那个。”
我会在“时光慢递”寄出一张一年以后才会收到的明信片,告诉他“我们做兄弟,又多做了一年”。
我会在名为“以梦为马”的书店拍下明信片的相片,用独一无二的方式邮寄我的心情……
在这个世界,每个人都希望用自己的方式寻找温暖。
我只祈盼,在盖着异乡邮戳的明信片上,写下平和简单的文字:“我在这里,天气,晴!”
你呢,还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