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伊琍和文章还没离,我和我儿的幸福生活倒岌岌可危了,说到底,都是母婴关系闹的。
想当年,马司令出手降伏了小男人,如日中天,连妈妈圈都在粉她的育儿经。某日,辣妈在微博中写道:“女儿到七个月时开始半夜闹,15个月非常严重时才采取了‘哭声免疫法’,两天纠正。”
速效打造不哭不闹的乖孩子,对疲于奔命的妈妈们来说,诱惑力太大了,一时瑞典医生的行为训练法追捧者众。
第一天实施,孩子刚哭两声,家里的老人就冲进屋来,宝宝还示威似的在脸上抓出个血道子,弄得我跟后妈似的;第二天,先将老人劝退,继而给宝宝手上包好纱布,结果实施不出五分钟,孩他爹铁青着脸夺门而出;第三天,默念“一切为了孩子”的真经,任娘儿俩都哭得肝肠寸断,宝贝才终于挂着泪花入眠。
如此这般,折腾几天,母子俩都形容憔悴,最后只好不了了之。谁成想,文章出轨,八卦之余,“哭声免疫法”又被旧事重提。一心理大咖闲闲地说:“用此法的妈妈八成母婴关系不好,母婴关系不好,亲密关系也注定好不了。”
我佯装淡定,回家就开始皓首穷经。这才发现,两年不修炼,育儿江湖就风云突变,母婴关系派已如日月神教,快要一统江湖了。按照当前主流的说法,婴儿如果在六个月以前,最晚到三岁,没有得到妈妈足够的爱和理解,一辈子就毁了。而婴儿给妈妈的反应时间只有七秒钟,超过七秒不搭理他,那就是心理创伤了。
母婴关系理论堪比柯南,能从任何蛛丝马迹,倒回到生命的最初三年。你抑郁、没安全感、无人可依,是亲子关系不好;你宅、暴脾气、没礼貌、随地大小便,也是亲子关系不调。更邪乎的是,“哭声免疫法”的鼻祖,行为主义创始人约翰·华生的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都自杀了。因为犯错在先,熊孩子把水灌进电视机,我都能咬碎了牙微笑以对。
不过,原罪又在哪里?一边给娃喂面条,我一边故作轻松地问姥姥,当年你是怎么带我的?老妈挥舞着锅铲,“当年都是双职工,我生下你两个月就上班了,怕你掉床,六个月以前就绑在小床上,你连翻身都没学会。”
这回,连宝宝的目光都充满悲悯。我弱弱地问,然后呢?姥姥的声音从厨房里和着菜香飘来:然后,当然是上幼儿园了。那个年代的老师管的孩子多,办法也多。接你时,总见你被拴在门口的小尿盆上,眼巴巴的,不哭不闹。
我嗓子眼发甜,等清醒过来,面条和汤已被儿子倒扣在地上了。不过,还好,不用再对任何人内疚了,这一生的种种未解之谜也都有了答案。只是,眼见面条沾在硅藻泥雕花的墙面上,我那华丽丽的生活,也成了爬满了虱子的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