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走在路上,突然被人喊“老师”,回头看时,见是一个美丽的女孩。看我停下,女孩跑过来,热情地拥住我,然后回头对一个微笑着看她的中年男子说:“我老师!就是我常跟你提起的那位……”我伸出手,握那发福男子肥厚的手。
他穿西装,染过的头发梳得一丝不苟。他讲普通话,但凭着我对语言的敏感,一下子就捕捉到了其中夹杂着甩不掉的C市口音。我说:“您在C市待过?”他笑着点头,女孩抢着说:“他就是C市的!我现在也在C市工作。老师,告诉您一个好消息,我马上就能解决编制问题了!‘入编’之后,我们就结婚!”我飞快地在头脑中梳理着女孩密集呈现的系列信息,问她:“要是我没有记错的话,你学的是饭店管理专业吧?”她说:“就是啊!您说我那时候怎么那么傻?中了邪一样,非要报这个破专业!我还以为一毕业就会有大饭店争着抢着让我去管理呢,结果可好,毕业就失业!不过还好,老天让我遇到了他。现在我和他在同一个单位——C市财政局。”财政局……编制……结婚……美貌女孩……中年男子……我似乎全都明白了。
我想到了学校的“女生课堂”。在女生课堂里,我们讲“面包与玫瑰”——100多年前,美国妇女就喊出了“既要面包,也要玫瑰”的经典口号;面包代表物质生活,玫瑰则代表了包括爱、尊严在内的精神生活。我不愿臆断路遇的女孩是个“唯面包主义者”,或许,她和那个中年男子之间的“忘年恋”是动了真情的,但女孩不知掩饰地欢呼“编制”,却着实地出卖了她——在她看来,那无疑是一件傲煞人的事,所以她急于炫耀,急于与她的老师分享;她承认自己“命好”,而她“命好”的全部秘密就在于老天让她“遇到了他”,他才是她的幸运之源;她怎么可能到专业不对口的、令人心馋眼热的财政局工作?还不是因为财政局是他的“老巢”!
我几乎可以断定,这是个“面包大于玫瑰”的女孩。她不一定就忘了高中时在“女生课堂”上学来的那个口号,但“社会”这个老师很快就让她懂得了“面包比玫瑰更实惠”的道理。
最近,萧红,一个被“面包”套死的女人,因为一部电影重新闯入人们的视野。什么才情,什么爱情,什么亲情,在一个“面包”面前全都失了分量。当她悲惨地逼问“我拿什么来喂肚子?桌子可以吃吗?草褥子可以吃吗?”时,你是不是就可以原谅她一次又一次的“犯贱”呢?
今天,几乎所有的女人都可以不通过“犯贱”就能吃上“面包”了。然而,“银面包”“金面包”在远方殷勤招手,于是,“玫瑰”只好黯然让位于“面包”。
“面包”与“玫瑰”的拉锯战不会轻易终结。“面包”从未断绝过拉“玫瑰”下水之心,“玫瑰”也从未消泯过带“面包”高翔之念。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一茬茬女子兴致勃勃地充当着勇士抑或炮灰,在光阴中一闪即逝。
“物质女”铺天盖地来袭。“物质女宣言”不就是这样说的吗——我想,用一颗钻石求婚比用一枝玫瑰求婚更能打动我的心。“物质女”坚信:同样是醋熘土豆丝,用“英国制造的银餐具”去吃它与用“两根棍棍”去吃它味道绝对不一样。
在“玫瑰”越来越难抢到一席之地的今天,我还是要不合时宜地鼓吹“玫瑰”的重要性——它是爱情小屋的地基,它是婚姻大厦的钢筋,它是女人闭着眼睛都不会买错的“绩优股”。
天下女子都应该竭力追求“面包与玫瑰”兼得。那是因为——只要“玫瑰”活不了,只要“面包”活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