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认识她,在某个网站,主页里躺着的文字跃然于眼前。至此,我喜欢上了她。
她在讲述新疆的志愿者生活中,有这么一段描写:“我留了下来,继续他的人生和我们的未来,每天早上跑步,同老先生做饭,带上几个馍馍,上课,送孩子回家,给我们的爸妈打电话,批改作业,吹笛子、弹吉他、写日记,只是多了一件事,就是念日记给守候戈壁滩的他听。”
我也曾试图想象过这样的画面,一个人在陌生的城市,简单的生活,安静的心陪伴着戈壁滩的英雄……可这样的生活需要勇气,需要强大的自我。
她的文字里尽是生活,尽是美好,不浮夸,不繁华,动中带静的安然与舒适。
二
刀刀组织的聚餐中,老乡介绍了一个女孩给我们认识。
这个一眼看上去并不起眼,甚至显得单薄的女孩子,在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一个贫困的小学支教了半年,她是学校里第二位女教职员工,另一位是本地人。
我问她,生活是不是很艰苦?她说其实条件还是可以接受的,只是一到晚上大风吹得呼呼的,不算大的学校里,一个人在房间,窗子一阵阵的巨响,一开始挺怕的。
那个瞬间,内心的赞叹是不由自主的,这样的女孩子又怎会不让我们钦佩呢?180多个日子里,她战胜的不仅是对物质需求的最低限度,更重要的还是内心的恐惧与不安。在几乎一无所有的环境里,她就这样一往无前地面对自己,面对自己的内心,一天天走过来。
结束了支教生活后,她独自徒步踏上了前往西藏的路。这个结果,我并不惊讶,因为在我眼里,她就是这样的无所畏惧。
三
初中时,在广播室的四个女孩中,一个比我大两届的姐姐,我们成了很好的朋友。她天资聪慧、才貌双全,家庭环境优越,依仗着父母的宠爱尽情挥霍。后来父母怀疑她是和“狐朋狗友”在吸毒,把她送到了那所我们一起度过一年的中学,错开她之前的朋友圈子。
在那个我们还不知道什么叫作LOGO的年代,她几乎身身是名牌,更让人气愤嫉妒的是:别人在上课时,她在睡觉;别人在复习时,她在睡觉;别人在考试时,她还是在睡觉;别人看成绩哭得稀里哗啦时,她却在微笑。印象最深的是,化学随堂测试,别人一堂课一套试卷都可能完成不了的状况下,她可以完成两套,而且两套都是最高分。
故事还没有结束,不出所料,她中考考了全县第三名,在拒绝了市里一所免费读书的好学校后,她去了市里最好的一所高中就读。在高中,她依旧是个让老师头痛不已的学生,可高考还是考到了广州一所知名的医药大学就读。如果她能这样按部就班地继续下去,相信也就不是我认识的她了。大学生活,医学院的学生都忙着埋头苦读,无暇顾及那些所谓外在的东西时,她却站在时尚的前沿,开始做起了模特经纪人,放弃了硕博连读的机会。
如今,大学毕业,她在香港。我不佩服她别的,就佩服那颗强大的内心,那颗敢作敢为、无视别人种种框框的内心。
四
卓玛,藏族对女子的称呼。她一步一步的改变与进步,在这不相交的空间里,我见证了。越来越美好,近乎完美的美好。
看到她的脸,她的微笑,我感叹世上竟有如此美好的人。喜欢她的眉,她的眼,好似从未停止过微笑的眉与眼。她是素食主义者;她喜欢做各种美食,如:雪莲子彩豆粥、野生黑苦荞香米饭、银耳百合红豆汤、四时神药香米饭、橄榄油豆瓣酱炒金海茸、橄榄油腐乳炒牛杆菌……她用陈年的好酒,泡了一年多的桃花美容催眠酒;她陪着她的父亲,聊着生活,吃着美食;她喜欢旅游,喜欢拍照,喜欢随时保持微笑。
她已深深地影响了我的生活认知、生活态度,使我想做一个如她一般明媚的女子。
五
这些女孩,不时让我们的内心产生惊叹。
当我们赞美、歌颂这些独特的女孩时,却不得不承认,我们也在一直努力地成长为自己希望的样子。
喜欢现在的自己,不慌不忙,用自己的感悟,去认真过自己的生活。吸引那些和自己有着某种相似的朋友,交流生活,聊聊情感。
蜕变,会慢慢进行,相信我也会变得越来越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