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醒来先摸手机,晚上睡了才放下,走路、做饭、洗澡、上厕所都得带着手机,手机不在身边就心烦意乱……”的确,微信的诞生,丰富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方式,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它不仅支持语音短信、图片、视频和文字,而且还可以群聊。
在初中做语文老师的青青深有体会。身为80后的网络移民,她赶上了QQ、博客、微博、微信的好时代,从大学开始拥有手机,10年来手机从最初的通讯工具变身成全能玩具,所以身为标准“低头族”的她坦言:现在没有手机,这个真的不可以。
早上起床,一边刷牙一边看手机屏幕;同理,晚上洗漱时间里也一样机不离手。平常工作时间,在手机上挂着QQ,上课的时间不能带手机,但至少不会错过各种联络。刷过一段时间微博后,她更倾向于微信。“因为微信上有朋友圈,里面都是熟悉的人,我们这样的普通人还是微信比较合适!”今天吃到的美食、网上淘到的化妆品、儿子的萌照,在青青的空间和微信里都是经常能够看到的,遇到件开心或不开心的事也全部记录在网上,一天十几条微信,随想随发。她说:“自从有了微信后,我和老公都不打电话了,他只要收听一下我的微信就知道我在干吗了。还有许多朋友在网上也经常能看见彼此的生活状况,你说这么好的东西,能不依赖吗?”
刚满3岁的孩子,住在奶奶家,所以每天晚上下班回家,青青和老公还是过二人世界,但是他们的二人世界却是相对独立的,一人一台电脑,一人一部手机,一人一张书桌。青青说,一边在微信上晒自己的战利品,一边可以用IPad看《康熙来了》,当然也有可能是一边有朋友在网上@她,而另一边她还放着音乐,只有手指如飞。老公也是和她同一个Pose,并且他们已经好几百天如一日地和机器讲话:“我们晚上基本没有空讲话的,都要上网呀!”
对此,退休在家的老丁更是深有体会。平时在家,他只能侍弄侍弄花草,日子过得很平淡,常常是一个人看着眼前的花花草草“相对无言”,心情甭提多郁闷了。但有一天,他突然心血来潮,看见电视里主持人与观众互动,听到观众的讲话声音,用的是微信;看到电视里、广告上叫我们用手机扫一扫,就能看到二维码里面的信息,觉得很稀奇。于是,他就向儿女请教如何上微信,学些微信常识,自己也注册登录了微信。想不到,他的通讯录里面凡是有微信的号码,都可以互相邀请成为微信朋友圈里的朋友,每个人发的帖子、照片、录音、视频都可以互享。也可以单独和朋友聊天,不管多远,就好像近在咫尺,十分方便。他觉得有了微信以后,和年轻人交流的机会多了。
现在他和他的侄子、侄女、外甥在微信里可以不分辈分地交流,也从中看到了年轻人的活力,以及时下最流行什么。活到老学到老,老人要不断接受和学习新事物,才会越活越精彩,越来越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