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教程

北京“范儿”,日本“粹”

4/5/2019 9:24:12 PM 人评论 次浏览

北京“范儿”,日本“粹”

“妈妈,我渴了,要去买水”,5岁的女儿在冰场滑完冰后对我说。到了这个年龄,并且掌握了一些中文之后,女儿总抢着自己去买东西。

我给了她10元钱,叮嘱说:“别忘了拿找钱!” 女儿一转眼就消失在人群中,也不知有没有听见。

没一会儿工夫,女儿就从店铺里走了出来,右手端着一个纸杯,里面盛满了水。

买一纸杯水?我心里狐疑了起来,于是问女儿: “找钱了吗?”女儿马上说:“找啦!”她晃了晃捏在另一只手里的几张纸币。

我开始数女儿交回的零钱,吃了一惊:怎么会还是10元呢?我又数了一遍:5元的1张,1元的5张,也就是说,店主其实根本没有收女儿的钱。

想必是小店的老板,看到一个只会几句中文的“自信”的外国小姑娘来买水,充分照顾了她的“面子” ——收下了那10元,也给“找”了钱,女儿也真以为自己成功买到了水。女儿一边喝水,一边赞“好喝”。我想,一定是自己能买水的那种成就感,让她觉得这水特别甘甜。

日文中有一个汉字“粹”,念为“Iki”,意思略相当于北京人说的“范儿”,来源于江户时代,形容一个人人情浓郁、关爱他人,是个楷模。

“粹”在日本人的审美意识中属于非常经典的内容,“粹”(有“范儿”)与“无粹”(没“范儿”)之间,其实只差那么一点点想在别人前面的心思。我觉得这位北京店老板的“范儿”,就让我感受到了一种日本的“粹”,让人既温暖又折服。

“粹”,即使是在以礼貌著称的日本,也并不是人人都有的。如果孩子是在日本买水,估计店家也会送一杯,但店老板一般会明确地说:“不要钱,送你的。”和这位北京老板一比,同样是对孩子关爱,效果却又不一样。

尽管一些外国人对中国游客的文明礼仪有微词,但中国人对待外国人特别是孩子的温暖,常让我感动。

我来中国工作已经一年,丈夫因为在日本有自己的工作,不能一同前来,只有我和女儿两人住在北京。在中国感受最多的,就是北京人的“范儿”:坐汽车的时候,肯定有人给让座;带孩子购物的时候,看到女儿对葡萄干感兴趣,商店的人会塞给孩子几粒;地铁的上下楼梯如果太高太长,你会发现有人替自己抱起孩子走到楼梯口,然后一声不响地放下孩子就走了。

中日之间的确存在问题,但我们其实不应该互相指责,而是多多给对方的优点“点赞”。如果有了相互学习的态度,很多问题解决起来要容易很多。

教程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