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见了一位标准的白领丽人,从荷兰回来的小海归,聪明,漂亮,每个月都能领到五位数的固定薪水。而她找我的理由,也是非常非常地后现代——
“欧洲的每个中产阶级都有自己的心理医生,很多人还不止一个。那个《欲望都市》里的史丹佛就号称他有三个:一个用来获得安慰,另一个用来看帅哥,最后那个才是为了解决问题。”
“那你呢?”虽然很喜欢看着她可爱的小嘴巴一张一合,但为了对得起治疗时间,我还是很不客气地打断了她十分流畅的开场白。
“嗯——有的时候,我觉得自己比较——失败。特别是在每年年底的公司party上。我既不是貌美如花,也不是人见人爱。”
哦?人见人爱?
通常,会因为这个问题而感到失败的女人,基本上都不怎么太擅长爱自己。
当我还是一个十五六岁的小女孩的时候,在我家乡那个精神食粮基本上一片荒芜的小镇里,惟一的图书摊儿上常年都能看见一本题为《世界上最成功的妻子》(后来也有版本翻译成《最有魅力的妻子》)的精装书——足见当时它在中国乃至全世界有多么热销!
没错,那就是上个世纪最著名的成功学大师戴尔·卡耐基的夫人桃乐丝·卡耐基的伟大贡献,一部足以让全天下的女人都觉得自己“不够成功”的行为指南。在这本被当时的出版界封为“女性圣经”的书中,卡耐基夫人耐心地教导我们如何才能做到最极致的“人见人爱”,内容包括如何取悦自己的老公,如何取悦老公的老板,甚至如何取悦老公的女秘书。
说到底,那不过是一本提倡女性通过自我压抑来交换外界接纳的老教材。在十多年以后的今天,每当我和同行们见到类似的图书,都笑称它们是指导大众“如何成为世界上最容易患癌症和神经衰弱的人”的快速入门书。毕竟,如果我们所有的攻击和不满都无法获得正当途径指向外界,那么它们必然会掉转方向最终伤害到我们自己:或者躯体,或者心智。
但这也不是卡耐基及其夫人的错。“成功学”概念的成功推广,首先是基于我们对成功的渴望。而过度地追求成功(或者说惧怕失败),势必会让我们把绝大多数的心理能量都投注到外界——在成功学的大趋势下,无止境的他人成为每个人必须强打精神笑脸相迎的对象,即使这种亲和与合作是为了更大意义上的竞争。
于是,一夜之间,“内向”就成了一个彻底的贬义词。
曾经让文人骚客心动的羞涩少女们,早就忘记了脸红发热的感觉,取而代之的是每天早上对着镜子拼命练习的“八颗牙微笑”;还有越来越多的母亲们,开始为了孩子不爱说话而着急心焦;至于忙碌的父亲们,则在工作之余挤出时间学习“如何在五分钟内把陌生人变成朋友”的社交技巧。
看见了吗?
人见人爱有多重要!
遗憾的是,我们也因此越来越没有时间和自己待在一起。
我们根据豆瓣上的好评率来决定买什么书,参考KTV的排行榜来判断去听谁的演唱会。我们希望一切行动都符合清晰而稳定的社会标准,都让身边相关及不相关的甲乙丙丁满意,以至于让自己丢掉了许多本应给予内心的东西,也逐渐失去了对这个世界的感受和判断能力,一天天、一日日变得耳不聪,目不明,心不灵。
难怪,总能听到有人抱怨空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