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怪有人说做艺人是全世界最崇高而又最卑微的职业——万人之上,万人之下。
一
稻草说,这是个离开了音乐就玩完儿的世界。我点着头,把左耳的耳机拿下来,一把夺过他的顺势戴上。于是在三月的扬花里,我听到来自不同方向的同一种声音——什么时候开始,大街小巷的每一张年轻的脸都在听一个名叫Jay Chou的人的歌?什么时候开始,“哼哼哈兮”成了街头传唱度最高的口头禅?什么时候开始,无论男女老少出片不出片的歌者都学会含一块石头讲话?什么时候开始,舌头本身就不麻利的黄种人也叽里呱啦地念起了“赖普”?这是一个多么遥远又仿佛近在眼前的开始。一切都从三年前那个一拽一拽地从幕后跳出来的黄毛小子进军乐坛开始。是的,Jay让世人领略了一回瞬间沦陷的刺激——华丽、个性、奇异、诗意,很多漂亮的词都可以来形容他的歌——那种声音对于我们这群打从娘胎里就听惯了流行音乐的八零年代来说无疑是一种诱惑。新鲜的像条活蹦乱跳的鳟鱼——任凭你如何想方设法地抓住它也永远无法逮住。
二
我是从范特西开始听的。不知道是不是先入为主的关系,又或者是因为中考那年每天听范特西听得耳朵养成了习惯,我始终觉得这张专辑离我的距离最近。越到后来的专辑越让人觉得陌生得难以亲近,编曲趋于奢华,词曲越发鬼魅。我猜想大概是文山和杰伦两好兄弟在探索创新的道路上走得远了,小的我跟不上了。又或许是我们已经厌倦了那独自慢哼千篇一律的吟唱,内心有失落。原来所谓喜欢是如此喜新厌旧的情绪。难怪有人说做艺人是全世界最崇高又最卑微的职业——万人之上,万人之下。保不准哪一天没人追捧你了,你就一文不值了。所以你看当今乐坛,无论当红花旦还是锐气新人都在往死里包装自己、宣传自己,巴望着多聚集一点人气——在这个暗流汹涌的时代里或许每个人最终都仅仅是上帝手中的一枚棋子。
但是我看着Jay在话筒面前翻着白眼,一副话说不完整的死拽死拽的模样,像个执拗的孩子兀自沉醉在自己的音乐中,我就打心眼里喜欢这个孩子。那种不谙世事的固执生动地写在他的脸上。虽然我知道这或许本身就是一种手段,一种换个方式来赢取别人关注的手段,但是我希望不是,因为我关注 Jay不是因为他这个人而是他的音乐。那些冠冕堂皇的访谈写真自述打着“内心零距离”的旗号,把一个个肤浅空洞的中间情节搬上市场的舞台,以满足无数空虚的内心。但终究只是表象。
所以我直觉Jay也只是因为音乐而让我们关注,否则繁华盛世亦仅是空中楼阁。
三
我相信那些温暖清晰直抵内心的情感能且只能通过音乐传达。当一切表情言辞都黯然失色的时候。
我念念不忘的是《外婆》里小余妮唱的那一段,“大人们根本不能体会表哥的用心,好像随他们高兴就可以彻底地否定。”于是Jay的声音幽幽地响起。
“否定我的作品,决定在于心情。想坚持风格他们就觉得很欢乐,没惊喜没有改变,我已经听了三年。我告诉外婆,我没输,不需要改变。”
我突然觉得悲哀。改变之于一个人是多么的不易。是谁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但是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乐坛,歌者的生存之道就是着一身千变万化的演出服登台走秀。就像Jolin的七十二变,变出的是让人眼红的人气与收益。但是我却丝毫看不到那一炮走红的长久性。华丽的包装模糊了歌者用心演唱的表情,最终人们看到的或许只是一场繁盛瑰丽的假面舞会——空虚无助遥不可及。音乐变成了生钱赢利的模式,于是歌者与听者相互背离,越发的寂寞。
这或许也是流行的悲哀。我不知道Jay是不是其中的一位甚至是主力。但是他招牌式的慢声吟唱还在耳边,一声一声地敲进内心的拍点。于是我知道,在改变中坚持自己就是最大的改变。毕竟流行不是一个人可以引领的。
这个在话筒前翻着白眼一拽一拽的执拗孩子在他的音乐中彻底地袒露了自己的内心。在这里他是自由的,没有人可以阻止他在自己的旋律中模糊不清地吟唱,没有人可以阻止他以一贯的R&B表达观点,没有人可以阻止一个孩子对外婆长长久久的依恋。在婉约迂回的旋律中,我仿佛窥到了一个歌者对乐坛对人世深深的失望——那是曾经真切期待后扑空的失落——那种失望是身处事外的我们所无法体会的。我记得Jay曾说:我不会做任何与音乐无关的事。我浅笑,我不知道那时候所谓的坚持现在是否还在。但是我走在路上满街的广告牌都是Jay的臭脸,于是我知道那场坚持早已如过眼云烟。毕竟Jay身处繁世,纵使他有埋首音乐的心也没有那个胆儿。选择出道,选择让世人关注,选择靠音乐吃饭,就必定要牺牲掉自己的初衷。他可以选择沉默,但是规则对人人平等,没有谁可以特立独行。你是歌手,所以你要交税。你是歌手,所以你要接受公司安排。你是歌手你是公众人物,所以你必须要依靠媒体,依靠并且妥协。人生就是这样一个依靠并且妥协的游戏。你忙忙碌碌辛辛苦苦,为活着而忙,为忙而活着。很多的失望都因为依靠而不记得,很多的希望都在不断的妥协中磨去棱角。当你终于看清自己的结局,却早已回不去转不过身。因为最初的梦想早已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