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性孤僻,不喜与人交往。读到陶渊明《五柳先生传》中的那句“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内心是颇有知音之感的。其实文人中,性格内向的,还是有的,像杜甫的那句“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就很能说明问题。自然,文人中,出口成章,风流倜傥的,也大有人在。读《世说新语》中的《言语》部分,就只有羡慕的份儿了。
舅舅还在的时候,说我“内秀”。舅舅是旧时读书人,他说话,自然是有分寸的。“内秀”与“内向”,一字之差,但在听者,却有很大的差别。舅舅不忍心伤害我的自尊心,因为性格内向的人,自尊心比起性格外向的人来,似乎要更强一些。《红楼梦》中,因为史湘云出口不慎,让性格内向的林黛玉的自尊心受到莫大伤害,引起一场小风波,就是明证。但说到底,“内秀”也好,“内向”也好,其实是一个意思,用我们荆州的方言说,就是“不大出趟”,再说通俗些,就是“狗肉上不了正席”。
当世风越来越浅俗的时候,性格内向的人,自然要吃亏。因为在大庭广众面前,你不表现自己,就不会被人看见。你没有被人看见,你的发展就会受到限制。所以,大约性格外向的人,处处受欢迎,处处受追捧,就不奇怪了。
性格内向的人,被挤到了社会的边缘。但这并不意味着,性格内向的人,就不能在这个社会有自己的一席之地。我是一个性格内向的人,曾经很自卑,曾经觉得自己处处不如人。但是,人到中年,我开始明白,李白说的“天生我材必有用”。李白是对的。天生一人,必有一人之用。性格外向的人虽然可以处处占便宜,但性格内向的人,也一定有自己的用武之地。关键是,无论内向外向,人都要自信。自信很重要。性格内向的人,主要的缺陷是自信心比较缺乏,若能克服这个缺陷,是可以做出很大成绩的。
因为自信心一点点得到提升,我对自己内向的性格,也开始安之若素了。年轻时,很怕别人说自己内向。我记得初次去乡下见丈母娘,我说话很少,给丈母娘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有一次她在同乡邻交谈时提到我,说我是“石碾子也碾不出一个屁”来。农村妇女说话,自然很泼辣,她不可能像我舅舅那样,使用“内秀”这样文雅的词。当时我的内心,自然和林黛玉听到有人将她与戏子相比时的心情一样,是一种屈辱。随着岁月的流逝,这种屈辱慢慢淡化,现在已经完全烟消云散了。所以对一个性格内向的人来说,只有自信,才能慢慢克服那种过于敏感的自尊心。我自己的人生,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能看到自己的缺陷,固然是好的。但紧盯着自己的缺陷不放,就有点过了。我性格内向,这已经是既成事实,要改变,似乎太难,也就随它去吧。一个人把心放宽了,缺陷也就算不了什么了。这世上又不是只有我一个性格内向,况且性格内向,也算不上什么大错,用辩证的思维来看,内向性格的人,也有自己的优势,何必妄自菲薄。懂得了这一点,就不再与自己打仗,而是坦然地走向生活,走向人群。那些对你有看法的人,那些似乎鄙薄你的人,随它去吧,何必在意。要相信,这个世界,一定有赏识你的人,一定有能看出你价值的人。这样的人,一定会在你的生活中出现的,这,其实就叫自信。
既然在人际交往中,可能有些被动,那就安静地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吧。与寂寞对酌,其实也是很有意思的。譬如我,教书之余,最大的乐趣,就是读书。因为硕士念的是古典文学,所以随着年龄的增长,读古籍的兴味越来越浓,在古籍中找到的快乐也越来越多。时代的列车飞速向前,我适应不了它的快,那就按照自己的节奏,保持自己的慢吧。不要怕被时代拉得越来越远,譬如我,不知“微信”为何物,其实也不必感到羞耻。在我喜爱的《庄子》里,我就像那条鲦鱼,在濠梁之下,自得其乐,何必在意头顶的天空,斗转星移,日新月异?
寒假里,用一本备课本,抄写《世说新语》,慢慢抄,慢慢品味。那是一个重视人的仪容和气质的时代,那是一个远离铜臭气和权力欲的时代。那个时代是残酷的,文人的寿命普遍很短,另一方面,那个时代的文人,在清谈之风盛行的过程中,也许会有空疏之弊,但人格的优美和傲岸,是可以骄人的。随便抄录一段:
“毛伯成既负其才气,常称:‘宁为兰摧玉折,不作萧敷艾荣。’”(《言语》)
《世说新语》中文人的人格气质,直接继承了《离骚》的真精神。兰和玉,在《离骚》中,以比君子;萧和艾,在《离骚》中,则比小人。泾渭分明,一清二楚,容不得一点混淆。
一个性格内向的人,在古籍中,找到自己的人生依据,是一件大快事。在今天这个社会,一个人做事,自然事事都有目的,这样的人,在这个社会,自然是如鱼得水,心想事成。但在我,有时候,做事纯粹属于喜好,毫无目的可言。就说这抄书吧,又有什么目的可言,若硬要说一个目的,那也只是陶冶性情,在古人中找知己而已。